首頁>文化>

第七十九課 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道德經》在這一課指出,自知者明,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人。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知道自己,沒有自知之明。為什麼?這是因為人都有私心,往往把自己看得很重,固執於自我意識,陷入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偏見中,很難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

《道德經》在第三十八課指出,我們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四自,這就是自認為不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自命不凡。由於四自的作怪,人往往誇大自己的優點,淡化自己的缺點,甚至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所以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要麼自視過高,目空一切;要麼自視過低,缺乏自信。我們要想真正認識和知道自己,對自己有個全面準確的認識,就必須擺脫主觀自我的立場,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自己。

怎樣才能站到客觀的立場上呢?根據我們修道修德的實踐,一是要對照《道德經》反思自己,《道德經》字字句句皆客觀,講的都是客觀規律,老子透過講述客觀規律,把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對照《道德經》的各項要求,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自己本性中很多違反客觀規律的人道劣根性,開始對自己的缺點有了客觀認識。二是要透過在實踐中犯錯誤暴露自己的人道過失,這就是《道德經》講的復眾人之所過,復過可以使我們從吃苦頭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認識到了,不能原諒或遷就,必須要下定決心去克服或改正它,這才是修道修德的目的,這就是《道德經》說的自勝者強。

這確實是很難的,因為江山易移,本性難改,人道劣根性的根子是很深的,要把它拔出來,談何容易,在正視自己人道過失的前提下,還要經過艱苦的、刻骨銘心的努力,才可能逐漸減輕乃至去除這些劣根性。其實,人的所有的劣根性都根源於私心慾望,只有減少減輕了私心慾望,逐漸樹立大公無私,捨己為人的道性,才可能提升思想境界,修道修德才能取得實效。

黎曉

2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淺談道德經之古之聖人人與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