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故里說紛紛,各種考證假與真。
所有論辯指一處,舜是東夷平邑人。
舜帝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成為推動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時期的重要推手,成為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近年來,關於舜帝的故里和出生地眾說紛紜,筆者對這些論辯起初只是愛好,湊個熱鬧,打個醬油,逢文必看,日久天長,加上天生愛好,竟然看出來一點點門道來了,再加上平邑縣要打造“中國孝都”,有許多人對筆者把“二十四孝”中的首孝舜帝寫在平邑縣不以為然,也激發了作者要寫一寫這篇考證,“會看的看門道”,筆者發現,原來關於舜帝的各種論辯各種考證都指向了臨沂市平邑縣和濟寧市泗水縣交界處的平邑街道辦事處的鳳凰莊村,由於他們不是平邑人,或者是出於各種考慮,言辭之間,語焉不詳,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面”。關於舜帝的出生地其他的說法姑且不辨,筆者結合所學所看所思,先後多次前往平邑街道的鳳凰莊村,泗水縣泉林鎮的雷澤湖風景區(既北賀莊水庫)等地考察,認為舜帝出生地就是平邑縣平邑街道的鳳凰莊村,這不是故出驚人之語,譁眾取寵,好在真理需要證據。茲不揣冒昧,論證如下,貽羞方家,敬請批評指正。
一、雷澤湖裡藏祕密 何處才是真雷澤
研究舜帝,必定少不了以下幾句話,就是《孟子·離婁下》:“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史記•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全國雷澤湖眾多,何處才是傳說中的雷澤湖。筆者的論點就是,全國的舜帝出生地全部符合以上地理特徵的,唯有平邑縣和泗水縣交界處的地理地形最為吻合,雷澤湖是關於舜帝出生地的一個鐵證,爭論不休,到底是不是泗水縣泉林鎮雷澤湖,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二:不驚渤澥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前句不說,後一句龜蒙漏澤春,就是說的平邑縣境內的龜蒙山,《詩·魯頌·閟宮》:“奄有龜蒙,”即此.。[清]楊佑廷《費邑古蹟考》卷一漏澤湖考說: 漏澤湖在縣治西北一百二十里,鄰泗境。澤南畔有明時碑,題曰:“雷澤湖。”宋蘇軾詩有“來看龜蒙漏澤春”之句,則名“漏澤”為是。相傳,湖中有漏眼,石穴天成,大如車輪,石磴參差,人能步而下之,入丈餘,穴更廣闊。冬至後,湖漏冰裂,聲聞十餘里。《水經注》雲:“魯國卞縣東南有桃墟,世謂之陶墟。 墟有澤,方一十五里,淥水徵亭,三丈如減。”《山海經·海內東經》雲:“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起腹”在吳西。注“吳”在蒙山琅琊臺。《吳越春秋》雲: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徙都琅琊,主觀臺望東海。以上文獻《禹貢》的“雷夏既澤”及《山海經·海內東經》的“雷澤”、漢置兗州的濟陰郡有“雷澤”、清張鵬翮《治河全書》的“雷澤”。清代劉寶鼎《費邑古蹟考》載“雷澤湖”即“漏澤湖”,這些足以證明有“雷澤”,在兗州的蒙山區域之中。
關於雷澤湖,筆者因為離此湖僅僅十幾公里之遙的緣故,去過多次。湖水周圍的土壤呈現的是褐紅色,非常具有粘性,貝殼化石常常存在其中。平邑縣仲村鎮的回龍廟、驛頭村直到南近臺還有平邑街道的龐居村方圓50公里的平原地帶種植莊稼的地方過去統稱為“雷澤湖”。各個考證證明,泗水縣的雷澤湖就是舜耕歷山,漁雷澤中的雷澤湖。
今天之泗水縣泉林鎮雷澤湖距離平邑街道鳳凰莊村僅僅10公里之遙。
二、舜生東夷有出處 汶泗流域大本營
對舜帝故里記載較早的有孟子的舜生東夷說:《孟子·離婁下》:“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其後有司馬遷的舜生冀州說:《史記•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顯而易見,探尋舜帝故里,應該採信的是孟子的舜生東夷說。近世學者多從東夷說。虞夏時期的東夷,王鍾翰《中國民族史》指出:“泰山周圍及其以東至海、以南至淮的諸部落,仍按其固有文化傳統發展,即夏商周三代的東夷。”王國維《殷周制度論》雲:“以地理言之,則虞、夏、商皆居東土。”泰沂山區的汶泗流域,古為窮桑之域,兩昊之墟,乃東夷族群的大本營,東夷文化的發祥地。《管子·封禪》雲:“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舜封泰山,禪云云。”這些古帝王的封禪活動實為上古東夷族部落聯盟首領在崇祀故鄉的名山大嶽。舜巡守五嶽,而特特封泰山,禪云云,恰恰證明泰山、云云山所在的東夷地區即是舜的祖居之地。孟子云舜為東夷之人,其言至確。
三、氣候遺蹟可考證 舜生之地雷澤湖
位於東夷腹地的泗水上源泗水縣與平邑縣交界處,地處泰沂蒙山餘脈之上,古有碧波萬頃的雷澤湖。湖南四里有歷山,海拔221米,自古居民耕稼其上,至今猶稼禾蔥蘢。此處古有“舜耕歷山處”石碑以及元代即稱“未詳所始”的舜帝廟,附近又有諸馮、姚墟等眾多舜跡,自古稱為“帝裡”。其地勢高聳可避洪災,且有雷澤、泗河豐富的水源,澤可漁,山可耕,河濱可陶,乃宜居宜業的風水寶地。多種證據表明,此處才是舜發跡之地。
平邑街道鳳凰莊村西山
四、生居地點有跡循 可證舜生鳳凰莊
史籍對舜的出生、活動地點多有記載。《尚書•虞書》載:舜“帝初於歷山,往于田。”宋司馬貞《史記·索隱》載:“舜母握登,於姚墟生舜,因姓姚氏,姚墟又作陶墟。”今考舜的生居地點大多分佈於平邑泗水一帶,且相距甚近。歷山、雷澤位於泗水縣與平邑縣交界處,山在澤南,相去咫尺。諸馮位於歷山東南五里,古名諸馮村,清末改名鳳凰莊,現屬平邑縣平邑街道辦事處管轄。明泗水知縣賀逢吉《帝舜歷山辨》有云:“今考本縣歷山之東有費縣諸馮村,是舜所生處也。”明泗水知縣尤應魯《歷山考》亦載:“餘考費縣有諸馮村,離泗十里。”皆指此村而言。姚墟位於陪尾山東南部。《水經注》:“杜預曰:魯國卞縣東南有桃墟。世謂之曰陶墟,舜所陶處也。”陶墟即姚墟,俗訛為桃墟。壽丘在曲阜。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裡。”負夏亦稱負瑕,春秋魯邑。《左傳·哀公七年》杜注:“負瑕,魯邑。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瑕丘城。”《辭海》:“負夏,古邑名。又作負瑕,在今山東兗州市北。”王獻唐認為負夏在泗水:”歷山之下,既有諸馮,境內又有負夏,與《孟子》所述亦悉相合。”安作璋主編《山東通史》也認為:“負夏,在今山東泗水縣境內。”至於河濱,聯絡以上各處,當即泗河之濱。雷澤以西約六七十里的泗河之濱有著稱於世的陶鄉柘溝,已有五六千年的製陶史。舉凡歷山、雷澤、諸馮,姚墟、河濱、壽丘、負夏等地點,密集分佈於泗河上游沿岸一帶,相距不過百餘里,東西相望,耕稼、陶、漁、作什器、就時,可就近取便,且其勞作地點與出生地相近。這些地點間近聯成片,串聯成線,完整顯示了舜的活動軌跡。
從西拍攝鳳凰莊村
泗水之外,他地也有歷山、雷澤,諸馮、姚墟等地名,由此引起“舜帝故里”之爭。不過對於舜作什器的壽丘在曲阜,卻爭議不大。我們即以壽丘作為地理座標,據以推斷舜帝的真正故里所在。古時交通閉塞,出行艱難,其生居地點距壽丘當不太遠。山西永濟、浙江餘姚遠在東夷之外,距壽丘千里之遙,山水相隔,無由遠徙壽丘作什器,舜帝故里之說難以成立。濟南、濮州、諸城皆距壽丘數百里,古時徒步出行,往返壽丘也並非易事。況濮州地勢低窪,非宜居之地;濟南有歷山無雷澤,無諸馮;諸城有諸馮,無歷山雷澤;三地雖都在東夷域內,但作為舜帝故里的證據鏈顯然不足。而泗水上源的雷澤、歷山距壽丘不過百餘里,可朝發夕至,節時省力,這符合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交通狀況。故王獻唐先生雲:“若歷山,若雷澤,若服澤,若壽丘,若河,無一不在泗水一方。知舜亦當時泗水之人。”
五、一脈相承先祖地 可證舜生雷澤畔
探尋舜帝故里應聯絡其先祖的地望。《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帝世系:“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舜的祖居之地又在何處呢?《呂氏春秋》曰:“帝顓頊生於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左傳•召公十七年》服虔注云:“窮桑,顓頊所居。” 窮桑、空桑究在何處?張守節《史記正義》曰:“窮桑在魯北,或雲窮桑即曲阜也。”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雲:“高陽居處顓臾,因以地名呼之,字作顓頊。顓頊與窮桑同在一方,故曰‘實處窮桑’。”顓臾古國即位於雷澤以東平邑縣治東部三十里處的固城村北面,至今古城遺址猶存。
顓頊以下舜祖居地,清末泗人學者王子襄《泗志鉤沉》雲:“顓頊封其庶子窮蟬於姑幕,徙封少典氏於顓臾,而以故地益姑幕。”又云:“姑幕傳子敬康,至孫句望浸衰,帝乃封白馬於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徙封句望於郚”。姑幕即姑蔑,春秋時因避魯隱公息姑之諱而簡稱蔑。《春秋•隱公元年》“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即此。泗水縣泗張鎮天齊廟村北、安駕峪村東有姑幕山,俗名谷垛山,下有古姑蔑城。郚,音yú。王子襄雲:“郚與虞通。”《左傳·文七年》:“取須句,遂城郚。”杜注:“郚,魯邑。卞縣南有郚城”即此。漢於此建郚鄉縣。位於今泗張鎮漢舒村一帶。
鳳凰莊村西土臺
由上可知,舜祖顓頊始居曲阜,後處平邑縣顓臾,其子孫窮蟬、敬康居姑幕,句望居郚。曲阜、顓臾、姑幕、郚,均處窮桑域內,距雷澤不遠。可知雷澤之濱曾為舜祖生息繁衍之故鄉。自窮蟬以至舜父瞽叟,五世微為庶人,於此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作為其後裔的舜生於斯,長於斯,耕稼陶漁於斯,後又舉於斯,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六、雷澤亦名伏澤 再證舜生雷澤濱
墨子名翟,早於孟子100多年。在《墨子•尚賢》篇中反覆言及堯舉舜之地:“古者堯舉舜於伏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既雲舜漁雷澤,又云堯舉舜於伏澤、服澤之陽,說明雷澤、伏澤、服澤實為一澤。考一澤三名,目前僅見泗水雷澤一例。王獻唐先生說:“泗水之雷澤,亦名服澤,服即伏山之伏,伏族所居,故有伏山,又有伏澤。伏服同音,故伏山亦作服山,伏澤亦作服澤。”舜漁雷澤,堯舉舜伏澤實為一地。舜漁之雷澤亦即伏羲發跡之雷澤,二帝同出一地。唐司馬貞也認為華胥履跡之雷澤亦即舜所漁之雷澤。《三皇本紀》載:“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然雷澤,澤名,即舜所漁之地。” 由上可證,雷澤、伏澤實為一澤,舜帝、伏羲同出泗水雷澤之濱。
鳳凰莊村幹部和縣第一書記介紹舜帝的傳說
七、 諸馮姚墟為同名 可證舜生鳳凰莊
舜出生的聚落,主要有姚墟說和諸馮說兩種觀點。今觀各地的“舜出生地”,雖爭相自圓其說,但往往其地有諸馮則無姚墟,有姚墟則無諸馮。那麼,舜究竟生於諸馮還是姚墟,實難定論。然而只要來平邑考察一下,疑惑就豁然冰釋了。
歷山東南五里古有諸馮村。周圍地帶為上古風姓伏族散居之地,南鄰邾地之邾族亦曾雜居於此,地為邾、風二族所居,故名之為諸馮。現在的鳳凰莊村朱姓和馮姓都是大姓,王獻唐先生雲:“諸馮即邾、風,為二族合名。邾族固嘗散佈泗水,以羼居而名族,猶風萊也。”諸馮村位於歷山東南五里處,但諸馮當不限於一村之地,亦應包括諸馮村以西的泗水縣東南部和平邑縣西一部區域,而此區域恰恰就是舜生之地及耕漁之所的姚墟所在。
由於姚墟恰處古代邾、風二族雜居的諸馮區域、故姚墟亦即諸馮,諸馮也就是鳳凰莊,諸馮亦即姚墟,二者實為一地。因此,說舜生於諸馮亦可,生於姚墟亦可。諸馮、姚墟、現在的鳳凰莊三名同為一地,同處雷澤之濱為平邑和泗水所特有,由此可證舜帝故里在泗水雷澤之濱。
八、上古四聖”有皋陶 與舜相親再證之
皋陶是舜同時代人,史上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東漢馮衍《顯志賦》雲:“皋陶釣於雷澤兮,賴虞舜而後親。”皋陶垂釣於雷澤而與舜親近友好,則其居地當距雷澤不遠。皋陶所居何地?楊向奎《夏民族起於東方考》雲:“《帝王世紀》曰:‘皋陶生於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賜姓曰偃’,是皋陶亦東夷人,與舜居處相同。”王獻唐先生亦指出:“偃即奄,古之奄,位於今泗水縣南奄山一帶。其東南十二里有東西皋裡,相傳為皋陶故鄉。”皋陶既為奄人,其故鄉皋裡(後訛為高裡),距雷澤不過五六十里,皋陶正可就近往來垂釣於雷澤之濱,而與耕歷山漁雷澤的舜結為好友。以《顯志賦》詩句證之,舜生雷澤姚墟又無疑惑也。
九、民間傳說和遺蹟 力證舜生鳳凰莊
舜生泗水的傳說由來已久。孟子首提舜生諸馮。孟子為戰國鄒人,鄒魯壤地相接,諸馮姚墟南鄰鄒境,鄉人朝夕口傳,孟子亦當有所耳聞,其所言諸馮,顯然是指故鄉近處平邑縣的諸馮。
據《左傳》杜注及《水經注》引杜預注,魏晉南北朝時世傳泗水有桃墟(陶墟、姚墟)、舜井、媯亭山等舜跡。其後傳說愈盛,地方史志記載頗多。
平邑街道辦事處有一個村就是現在的舜帝廟村,當地古有舜帝廟,官民以時致祭。乾隆《山東通志·秩祀志》載:“虞帝廟,在縣東南七十里歷山。”元孟從仕《重修舜宮記》載:歷“山之東里許,有祠有石刻,金大安元年重修碑也。其營始之日則莫可考矣。”金大安元年(1209年)為南宋嘉定二年。其時舜廟重修已不知其次數,足見其歷史之悠久。後世經多次重修,直至文革期間圮廢,近年又部分重修。
雷澤之濱舜跡眾多。明尤應魯《歷山考》雲:“舜廟、舜井、媯亭山、娥皇女英臺、皆在泗。歷山遺蹟尚在。自宋而金而元俱有遺碑,稱帝裡雲。”諸多的考證,深刻的證明了平邑縣和泗水縣的關係密不可分,相成相連,例如,泗水縣有大卞橋,平邑縣也有一個卞橋鎮,泗水縣有北賀莊村,平邑縣平邑街道則有和鳳凰莊村相近的東賀莊村和西賀莊村,等等,不再逐一細談。
相傳舜帝在鳳凰莊村西南耕地驚牛之處
相傳的舜橋在歷山東平邑縣平邑街道的舜帝廟村北,現在村民為舜帝建設的一處廟前。舜井在歷山村,雷澤西畔也有一口舜井,即《水經注》所說的“井曰舜井”(俗名駙馬井)。橋、井至今尚存。
(注:本文有頗多借鑑,不再逐一註明出處,但為公益故,無圖個人之私利。)
中國孝都 山東平邑系列文章之一
出品:平邑縣融媒體中心 平邑縣孝文化研究會
姜曉彬簡介:平邑縣銅石鎮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先後策劃創作浚河系列、慈善系列、第二屆平邑石材博覽會、平邑建立國家衛生縣城、平邑縣興水河棚戶區改造等十餘個系列文章。喜歡寫一些散文雜文以自娛或警世,文章多有勸世喻人之意,倡導慈善為懷。曾用筆名姜亦辣等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新聞等作品多篇。
-
1 #
-
2 #
舜生於諸馮,耕於歷山。古書如此。怎麼又成鳳凰了
-
3 #
有點道理,一直感覺這個歷山應該有點來歷。
-
4 #
舜帝,歂頊都是在平邑
-
5 #
好好研究研究 在發文章
-
6 #
平邑,諸城都是中國,還是研究中國未來,科學高階頂尖技術才是發展之根本,歷史只歷史
-
7 #
泗河發源地的水流因為山上的樹基本光禿禿也差不多斷流了
-
8 #
以事實為依據,旁證博引,讓人不得不信。
-
9 #
其實吧,公說公有理,歷史風雲已天翻地覆,誰也沒有確鑿的證據了,哪裡也已經不重要了,作為一個華夏民族的人文象徵,運用其作為民族文化之圭臬也無可厚非。沒必要刨根問底。
舜帝,生於山東省諸城市諸馮村,這是不可置疑的。先生的考證,雖然引經據典,但是都不能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