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閱讀中國上古歷史,許多人會被古人的人名所困擾

現代漢人的姓名,簡簡單單兩三四個漢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古代漢人的姓名則複雜得多,他們有姓、名、字、號這四個種稱喂,並可以兩兩組合,分裂出十幾個名稱,分別運用於不同時間、地點、場合、產生各自不同的用途

比如說,朋友間往往以字相稱,是在表示友好;不很熟的同事以字相稱則是在“套近乎”,以名相稱才是規範;日常交往中,如果像我們今人這樣直接呼名道姓,肯定是在進行不滿情緒的發洩

說到這裡,你還別抱怨複雜,比起上古先秦,這已經是款簡化版,已經將最頭痛的“氏”去掉了。這個“氏”,讓我們對上古男子的姓名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困惑

拿我們最熟悉的孔子來說吧,多少人都會以為孔子就是姓孔。按照我們現在的習慣:人名的結構 是姓+名,第一個字就是姓,後面多少個字都是名。但卻不知,先秦男子名字的結構跟現代不一樣

現代男人的名字是:姓+名

先秦男子的名字是:氏+名

先秦男子的名稱呼由有:姓、氏、名、字、號,其中“氏”最為重要

比如說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尼,號夫子。這裡面,孔氏才是裡面的核心。當時是奴隸社會階段,最重視的家族觀念,同姓是同血緣,同族才是同階級同利益。這種觀念貫穿整個封建社會甚至影響到今天的我們

比如“光耀門庭”、“光宗耀祖”,光耀的是氏族;當差出了問題,皇帝要“誅九族”,誅的也是氏族

可見,對“氏”負責,才是當時男人的首要任務,這是中國宗族社會的鮮明特點

所以,當時的男人把自己的“氏”放在稱呼中最重要的首位。這就是“孔子”其人一“孔”當先的由來

說完了“孔”,我們再來說後面的“子”

我們說過上古男子的稱呼有“姓、氏、名、字、號”。孔子中的這個“子”與他的“子姓”一點關係都沒有,是人們對有學問的年老為尊者的尊稱,屬於“號”這個範疇

“號”,分為自稱的號和他稱的號

有一個現象是:上古男子不流行自己給自己弄個外號,他們的“號”都是別人或後人贈送的

比如孔子,就沒有自己給自己弄個號,他的自稱往往是“丘”,也就是以名自稱。但他卻是中國歷史上身背稱號最多的一個人:“孔子”、“夫子”、“孔夫子”、“孔聖人”“萬世師表”……。這些號,都是尊稱。皆屬於“號”的範疇

這個世界“物極必反”,孔子大紅大紫的背後,也少不了有黑暗。孔子具有如此多的尊稱,也逃不掉歷史送他一個蔑稱“孔老二”

蔑稱也是“號”的一種,有時候,蔑稱會蓋過一個人的所有稱喂,讓人忘掉他的其它所有。比如“夏桀王”、“商紂王”,這樣兩個重要歷史人物,上列這兩個羞辱性的諡號人人皆知,而他們的真實的姓名資訊,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了。其實,“夏桀王”、“商紂王”這兩個稱呼,與他們的“姓氏名字”,一個字的關係都沒有

綜上所述,我們先談了孔子為什麼“一孔當先”,又談了孔子中這個“子”的具體歸屬範疇,現在我們已經明白“孔子”這個稱呼中,孔是氏,子是號,孔子=氏+號

在文章的中間部分,我們說過,孔子不姓孔姓“子”。這個子姓,是個非常有尊嚴的姓氏,它是商朝的國姓。既然如此,我們能不能把孔子叫做“子丘”呢

這裡必須要講清楚的是:先秦古男子有姓有氏,但是絕沒有姓+名這種運用模式。

因為,姓是當時女子間的區分要素,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同姓通婚。也就是說:姓是女人用的東西。堂堂男子漢,是以氏來相區分的,若在男子稱呼裡帶姓,幾乎是在把這個男人當女人看,是不符合當時社會規範的做法

顯然,你從沒聽說過“子丘”這種叫法。倒是在一些電視劇裡聽到過“姜尚”這種錯誤稱呼。姜子牙,姜姓呂氏,最規範的叫法是“呂尚”而絕不可以叫“姜尚”。但是姜太公,姜子牙這種姓+字、姓+號,又是可以的

比如孔子,絕不可以叫“子丘”,卻可以叫“子仲尼”、“子夫子”,雖然沒有人這樣叫,但它是符合規範的稱喂,而“子丘”是一種“違規行為”

1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侯寶林弟子賈冀光:有人總把郭德綱和姜昆對立起來,其實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