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毫針刺入腧穴後的經氣感應稱為“得氣”,促使“氣至病所”的方法叫做“調氣”。筆者在多年針灸臨床與教學工作中,對調氣針法略有心得,現總結如下。

1 常用調氣針法

1.1 循攝調氣法

《金針賦》說:“循而攝之,行氣之法。”《針灸問對》說:“下針之時,氣或澀滯,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於所屬經分來往攝之,使氣血流行。故曰攝以行氣”。操作:用押手大指、食指、中指三指腹在所刺穴位的經脈循行路線上下往來輕柔循按,促使經氣執行,氣至病所。臨床上多用於經氣不足,得氣後經氣執行緩慢的虛證病人。

1.2 彈針調氣法

《針經指南》說:“彈者,凡用針時,可用大指甲輕彈針,使氣疾行,如瀉,不可用也。”《針經大成.經絡迎隨設為問答》說:“彈而努之者,是用指甲彈針,令脈氣?滿,而得疾行至於病所也”。操作:用大指甲輕彈針柄,促使氣至病所。臨床常用於虛證難於得氣,氣行緩慢者。

1.3 針向調氣法

《針灸大成.經絡迎隨設為問答》說:“轉針向上氣自上,轉針向下氣自下,轉針向左氣自左,轉針向右氣自右”。操作:得氣後針尖朝向病所,刺手施以行針手法,以催促氣至病所。本法多與其他調氣手法配合運用,如按壓調氣法、推捻調氣法等。

1.4 按壓調氣法

本法分為刺手按壓法和押手按壓法兩種。

刺手按壓法:《針灸問對》說:“欲補之時,以手緊捻其針按之,如診脈之狀,毋得挪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細細吹氣五口,故曰按以添氣”。操作:針刺得氣後,將針不斷地向下輕輕按壓,逐漸加深,每次按壓時囑病人呼氣5次。臨床多用於虛證,經氣執行遲緩者。

押手按壓法:《金針賦》說:“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運氣至疼痛之所”。操作:針刺得氣後,押手按壓在所刺穴位上方,刺手施以捻轉、提插手法,可使經氣下行;押手按壓在所刺穴位下方,刺手施以捻轉、提插手法,可使經氣上行。本法多與針向調氣法配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疼痛。

1.5 推捻調氣法

《針經指南》說:“推之則行”,“捻針,使氣下行至病所”。操作:針刺得氣後,針尖朝向病所,拇指向前均勻有力地推捻針柄,推至拇指指腹後橫紋時,便輕輕退回,反覆施術直到氣至病所。本法是臨床上使用頻率較高的調氣針法之一,廣泛用於各種病症。

1.6 運氣調氣法

《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說:“凡用針之時,先行純陰之數,若覺針下氣滿,便倒其針,令患人吸氣五口,使針力至病所,此乃運氣之法,可治疼痛之病”。操作:針入行六陰數,慢按緊提6次,得氣;扳倒針頭,朝向病所,令病人吸氣5口,使氣至病所。臨床上多用於疼痛諸症。

1.7 逼針調氣法

《席弘賦》說:“逼針瀉氣須令吸,若補隨呼氣自調。”《針灸大成*經絡迎隨設為問答》說:“推而按之者,是用右手捻針按住,近氣不失,則遠氣乃來也”。操作:針刺得氣後,刺手持針壓住不動,欲氣上行針尖朝上,欲氣下行針尖朝下,同時,醫生全神貫注,意念凝聚於針,逼使經氣執行。本法與刺手按壓法都有按壓動作,但本法只按壓而不使毫針深入,刺手按壓法則不僅按壓,而且逐漸深入。臨床用於虛、實諸證。

1.8 搗針調氣法

《金針梅花詩鈔.導氣》說:“捏持針柄,不進不退,但又如進如退,在原處輕出重入,不斷提搗,有如杵臼,亦如雀之啄食”。操作:針刺得氣後,針尖略朝向病所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反覆進行,促使氣至病所。本法多用於實證或體質壯實者。

1.9 通關過節法

《金針賦》說:“若關節阻澀,氣不過者,以龍虎龜鳳通經接氣。”本法有促使經氣透過關節,直達病所的作用,用於關節阻滯,經氣不能透過者。具體方法有4種。

青龍擺尾 《金針賦》說:“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舡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操作:針尖朝向病所斜刺,得氣後將針慢慢左右擺動,促使經氣透過關節,直達病所。

白虎搖頭 《金針賦》說:“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操作:直刺進入深層,得氣後將針快速左右搖動,邊搖邊提,同時押手按壓針穴另一端,令經氣透過關節,到達病所。

蒼龜探穴 《金針賦》說:“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鑽剔四方”。操作:針刺入穴位後退至淺層,改變方向前後左右多向透刺;淺層、中層、深層逐漸加深。有如蒼龜入土探穴,四方鑽剔。

赤鳳迎源 《金針賦》說:“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元,上下左右,四周飛旋”。操作:將針直刺入深層,得氣後上提至淺層,搖針候氣,再插入中層,提插捻轉,一捻一放,有如鳳凰展翅,迎風飛旋。

1.10 添針調氣法

《金針梅花詩鈔.導氣篇》說:“添,即在同一經脈中再增添孔穴進針,以助經氣執行。”操作:刺手陽明大腸經合谷穴,經氣不能上達頭面時,可再刺該經的曲池、肩?輔助之;刺足陽明胃經內庭穴,經氣不能上達胃脘時,再刺該經的足三里、髀關輔助之。本法在臨床上較為常用,尤其是刺四肢遠心端穴位,令針感向頭面軀幹傳導時。

1.11 區域性擴散法

操作:針刺得氣後,均勻地捻轉、提插,促使針感緩慢向四周擴散。如同一石擲入池塘,波浪逐漸層層散開。根據筆者臨床觀察,本法治療區域性病症效果良好,如胃痛採用本法針刺中脘、梁門,腹瀉採用本法針刺天樞、關元,腰痛採用本法針刺腎俞、大腸俞。

1.12 搓針調氣法

《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說:“八指搓者:凡轉針如搓線之狀,勿轉太緊,隨其氣而用之”。操作:針刺得氣後,針尖略朝病所,大指向前,食指向後,單向捻轉數次。臨床多用於實證和體質壯實者。施術時注意切忌搓轉太緊,以防滯針。若出現滯針,可反向捻回,輔以區域性循攝。

2 調氣針法機理淺析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這裡的氣至,不僅指標下出現痠麻脹重等得氣感應,而且還包括得氣感應行至於病所。氣至病所是針刺取效的基礎。要達到氣至病所,除了定穴準確,操作熟練之外,還必須採用各種適當的方法,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去“調氣”。可以說,調氣是針刺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正如《靈樞》所說:“用針之類,在於調氣”(《刺節真邪論》);“凡刺之道,氣調而止”(《終始篇》)。

體質虛弱,或患有各種虛證的患者,由於氣血不足,臟腑虛衰,經脈之氣相對薄弱,因此,針刺時較難得氣,得氣後經氣執行緩慢,甚至停滯不行。對於這一類患者,在調氣時手法宜輕,刺激量宜小,可用押手在經脈循行路線上循按,或用手指彈擊針柄,或用刺手將針輕輕下壓,以激發經氣執行,進入病所。循攝調氣法、彈針調氣法、刺手按壓法均屬此類。

體質壯實,或患有各種實證的患者,由於正氣未衰,氣血旺盛,臟腑經脈之氣奮起而抗邪,因此脈流滑疾,針刺相對容易得氣,得氣之後經氣執行較快,並且能耐受較大刺激量的調氣手法,可以採用大幅度提插搗針,或朝病所單向搓捻,或用龍虎龜鳳等強刺激調氣手法,催促經氣迅速行至於病所,以期早日康復。搗針調氣法、搓針調氣法、通關過節法便屬此類。

根據經氣執行、針感傳導的一般規律,為了控制針感沿經脈傳導至病所,還可將針尖朝向病所行針推捻,或得氣後針尖朝病所,將針按住不動,或用押手按壓在針穴的另一端,施以捻轉、提插手法,或令患者呼吸以助之。針向調氣法、推捻調氣法、逼針調氣法、押手按壓法、運氣調氣法均屬此類。上述調氣針法可用於虛實不明顯、一時難於辨別,或虛實夾雜,或無須辨別虛實的患者。

針感的傳導,從軀幹、近心端向肢末、遠心端容易出現;從肢末、遠心端向軀幹、近心端難以出現。在針刺四肢遠心端穴位,針感不能向軀幹方向傳導時,可沿經脈增添穴位針刺,以激發經氣向軀幹傳導,如同鐵路沿線設定車站,確保列車暢行一樣。添針調氣法便屬此類。在病變附近取穴時,採用區域性擴散法,得氣後均勻地捻轉、提插,可使氣至病所。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曹雲金解釋“雲”字由來,原來郭德綱真沒資格給他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