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下,這段時間寫的東西確實有些淺顯。這兩天在讀毛姆的書,一些關於寫作的觀點,讀起來感覺非常有意思,對於想要把寫作當成人生樂趣的人,值得反覆讀上幾遍。
不想對名人的著作進行過多的解讀,好的作品每個人都能讀出自己想要的內容,因此能夠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出來就已經足夠。下文為部分書摘,分享給大家。
書摘
對神話的嚮往是人類的天性。他會貪婪地抓住名人生涯中任何隱秘的或是令人詫異的事件,編造出一個神話,並對其幾乎是瘋狂的相信。這是浪漫主義對生活平庸和乏味的抗議。
查理斯在生前默默無聞,結了不少冤家,卻沒什麼朋友。因此,那些為他撰文的人須藉助於生動的想象,來彌補史料的不足,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人們對他的生平知道的並不多,也足夠讓富於浪漫主義精神的文人去馳騁他們的想象力了。
為了淨化靈魂,人們應該每天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情。說這話的人應該是個智者,我自己一直一絲不苟地遵循著這條格言,每一天都是如此。在我的性格里還有一點兒苦行僧主義的成分。
每個星期,我都叫我的肉體經受一次更大的磨難。每一期報紙上的文學增刊我都要讀。想到有那麼多書被寫出來,它們的作者都懷著美好的希冀盼望著他們的出版。想到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命運在等待著這些作者,真是一種有益於身心的修煉。
一本書想要從茫茫書海中脫穎而出,不知道會有多難。即便成功了,這些書籍熱銷也只能持續一段時間,或是一個星期。天曉得,作家為寫作一本書付出了多少心血,會經歷怎樣的痛苦,會是怎樣的絞盡腦汁,為的只是給某個偶爾看到這本書的人幾小時的消遣,或者是使他的旅程不至於太過難熬。
作者應該是從他寫作的樂趣中間,從他的思想和情緒的宣洩中,去尋求報償。對於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在意,不在乎人們的讚揚或是詆譭,作品的成功或是失敗。
隨之一起到來的,是一種新的人生態度。現在的年輕人所崇拜的神袛是我們這較老的一代人所不瞭解的,或許他們已經看出在我們之後的人們要走的方向了。年輕的一代已經意識到了他們的力量,他們不再僅是叩擊著門扉,而是喧囂著闖進房子裡來,坐到了我們的寶座上。空氣中早已充滿了他們的喧鬧聲。
有一些長者模仿著年輕人的滑稽動作,拼力想叫自己相信他們的日子還沒有結束。他們扯著嗓門,聲嘶力竭地吼叫,可是,吶喊聲從他們的嘴裡喊出來聽上去卻是那麼空洞。他們就像是容顏已逝的蕩婦一樣,試圖用眉筆和脂粉,勉強做出的笑顏,幻想著去找回青春年華。
智者的行為倒還是顯得從容優雅,在他們剋制的笑容裡,有譏笑,也有寬容。他們記得,他們也曾將坐在寶座上的上一代人攆走,也是這樣地大喊大叫,也是這樣的傲慢不遜,他們預見到這些現在勇敢地高舉著火炬的青年人也很快就會讓出他們的位置。
有時候,一個活了大歲數的人,會從他享有一定位置的那個時代活著進入一個他陌生的時代,此時,好奇的人們便會看到人間喜劇中最為奇特的一幕。
我會繼續寫作道德的詩歌。然而,我寫作只是為了愉悅自己,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否則的話,我就是世上最大的傻瓜了。
後記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寫得不厚,卻是毛姆的經典代表作之一,確實非常值得反覆閱讀。儘管今年定下的FLAG是讀書、寫作和跑步,但寫作這件事本就不是我擅長的技能。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寫作的一種方法,這本書還沒讀完,已經讓我開始重新理解寫作這件事——寫作原本就是讓愉悅自己的事情,能夠開開心心的每天寫一點,就是寫作這件事最大的樂趣。
不管如何,還是那句話,寫就是了。《微精通》中寫到的一個觀點是,當我們想要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許起初並不需要方方面面都做到很好,但我們可以選擇其中的就一個點進行反覆練習,做到精通,即微精通。當我們精通於某一點時,這件事對於我們本身的吸引力就會大大提升,我們可以在圍繞著已經精通的這一點,逐漸去接觸更復雜一點的技能。經過時間的積累,我們的身上就能有多個微精通的技能疊加成一項複雜的技能。
我不是毛姆,也不是魯迅。雖然我的年紀已經老了,但我的靈魂之中仍有著那個想要聲嘶力竭吶喊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