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是美國戴爾·卡耐基編著的社會學著作,於 1936 年首次出版。這本書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每次讀都覺得字字珠璣,裡面的思想觀點值得我們反覆思考練習。
人際關係的基本技巧
不要批評,不要指責,不要抱怨 1.之九十九的情況下,不管犯下多嚴重的錯誤,人們都不會責備自己。2.是無用的,它激起牴觸,讓人急於辯白;批評是危險的,它傷害自尊,甚至讓人萌生恨意。3.同迴旋鏢,總會傷及自身。被批評的人或是為自己辯護,以同樣的指責回擊。4.若想激怒對方,你只需以激烈的批評作為武器;即使那批評合情合理,對方都可能會記恨終生。5.和人打交道時,請牢記這一點——人並非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驅使,被偏見支配,傲慢與虛榮是他們的動力之源。6.批評、指責和抱怨是蠢材與生俱來的“才能”;理解和寬容卻是對人品和自律的極大考驗。7.讓我們以理解代替指責,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對方緣何如此——這比簡單的批評要有益得多,也有趣得多。同情、寬容和善意將會由此萌生。真心實意地感謝他人、讚美他人 1.希望“感到自己重要”也是人與動物的最大分別之一。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感受到人性的召喚,強烈渴求成就感,我們就不會有現今的文明。2.我們注意孩童、家人和員工的營養,關心他們的健康,卻忘記自尊同樣需要營養和關心;我們烤牛肉和土豆為他人提供養分,卻拒絕提供精神食糧,從未意識到讚許的話語將如同晨星一般,在他們的記憶中熠熠生輝,亙古不滅。3.真摯的讚美能夠改變人的一生。4.那麼讚美和奉承究竟有何分別?前者真誠,後者虛偽;前者無私,後者自私;前者發自肺腑,後者流於表面;前者為世人所歌頌,後者為世人所不齒。5.讚許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美德。父母的關注與認可是孩子最渴求的,卻總是被我們忽視。6.與人打交道時請不要忘記,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是渴求認同的平凡人。普天之下的每一顆心,都會因他人的讚許而歡愉。激發他人的需求 1.夏日裡,我經常去緬因州釣魚消遣。我個人非常喜歡草莓和奶油,不過我奇怪地發現,魚類居然對這些人間美味不感興趣,只喜歡吃蟲子。所以每次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會考慮自己想要什麼,而是考慮魚想要什麼。我不會用草莓和奶油當誘餌,而是把掛著蟲子或蚱蜢的魚鉤伸到它們面前搖晃,問它們:“想嚐嚐嗎?”2.為什麼總把自己想要什麼掛在嘴邊呢?那是三歲小孩才做的事情,幼稚可笑。你當然在乎你想要的一切,這是人之常情,正常人永遠都只在乎自己的慾望。然而其他人對你的欲求毫無興趣,他們和你一樣,只在意自己想要什麼。3.所以普天之下唯一能夠影響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們想要什麼,並且教給他們如何獲得。4.瞭解對方的需求,從而激發對方的興趣,並不等同於操縱他人、損人利己。溝通的宗旨是雙贏。贏得他人喜愛的六個方式
建立對他人的興趣,真心誠意地關注他人 1.如何交友?為什麼不向世界上朋友最多的高手學習?當他離你還有十英尺的時候,就歡快地搖起尾巴;如果你停下腳步摸摸他,他會高興得上躥下跳,讓你知道他有多喜歡你。他沒有任何動機——既不會向你推銷房子,也不會要你的電話號碼。他只是單純地想對你示好,讓你感受到他滿溢的愛意。你大概知道,這種動物就是狗狗。2.人們真正關心的只有自己,這一點永遠不會變,無論今天還是明天,無論現在還是未來。 3.每個人都會對欣賞自己的人心生好感——不論工人、職員還是君主,無一例外。4.想要得到友誼,就別怕麻煩,全心全意地為他人做些事情吧——哪怕要為此付出時間、精力、慷慨與體貼。5.如果你想贏得他人的喜愛,從明天起,請熱情洋溢地向周圍人問好。微笑 1.行勝於言。無需開口,你的笑容就已經替你說出“我喜歡你、你讓我開心、很高興見到你”2.面帶微笑的人在管理、教學和營銷上能做出更大成績,子女也更有幸福感。微笑比蹙眉傳遞的資訊要豐富得多,因而在教學中,鼓勵比懲罰有效。3.人們往往認為感覺先於行為,但實際上,感覺與行為是同步的。相較於情緒,個人意志對行為的影響更為直接,只要調整行為,我們就能夠間接地調整情緒。想要找回丟失的快樂,就請愉快地坐直身體,愉快地談天或是做事,感覺快樂已經回到了你的身邊。這是通向快樂的最佳途徑……4.世人都在尋找幸福,幸福之路也的確存在。學會控制自己的想法,就能夠得到幸福。幸福並非取決於外在條件,而是取決於心理狀態。5.決定快樂與否的並不是你是誰、你在哪裡或是你在做什麼,而是你看待問題的方式6.微笑傳遞著善意。當人們受夠了生活中的憂愁、冷眼與漠視,你的微笑將如同透過雲層的燦爛陽光,瞬間點亮對方的生活。每個人都面對著來自老闆、客戶、老師、家庭的重重壓力與現實的種種不堪,而一個微笑就能夠令彼此感受到世間的溫情。無論對於何人,無論以何種語言,自己的名字都是世界上最甜蜜最重要的詞彙 1.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為此付出任何代價都在所不惜。2.幾個世紀以來,貴族與富賈熱衷於資助文藝創作者,是為了後者在作品上標明“謹獻給 ××”。名門望族唯恐自己的名字在歷史長河中煙消雲散,因此圖書館和博物館中的名貴藏品總是拜他們所賜。3.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尊重。透過記住對方名字讓對方感到被重視。4.每個姓名都獨立而完整地歸屬於特定的個體,而非其他任何人。名字令我們與眾不同,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溝通中一旦道出對方姓名,我們所傳遞的資訊或是請求就增添了一層特別的色彩。無論同我們打交道的是服務生還是管理者,重視對方的名字都將帶來不可思議的影響。專注地傾聽,鼓勵他人談論自己 1.商務會談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哈佛前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對此的回答是:“商務往來並無制勝之道可言,然而在對方說話的時候專注地傾聽,是令對方解除戒備的最佳方式。”2.在體貼耐心的傾聽者面前,連牢騷滿腹、吹毛求疵的人都會漸漸變得和善。當後者像眼鏡王蛇一樣嘶嘶地噴吐毒液,憤懣地抱怨的時候,前者總會溫柔地以靜默相對。 3.請記住,你的談話物件並不關心你和你的問題,而對他們自己、他們的慾望和煩惱要感興趣得多。他的牙疼遠比異國餓殍遍地的饑荒更重要,他脖子上的癤子也遠比非洲的四十次地震更讓人心煩。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情 1.談論對方最在乎的事情,是直抵對方內心深處的捷徑。2.談論對方的興趣能夠帶來雙贏。真心實意地讓對方知道他有多重要 1.人類行為有一個核心法則。遵循這一法則,你將遠離災禍,得到良師益友和幸福安寧;觸犯這一律法,困難就會接踵而至。那就是——令他人感到重要。2.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俗話說:將己之慾,施予他人。3.“抱歉給您添麻煩了……”“勞駕您……”“能不能請您……”“您介不介意……”諸如此類的禮貌用語如同乏味生活的潤滑劑,也是教養的體現。4.每個人心裡都認為他在某一方面比你強。走進他們內心的方式,是不動聲色地讓對方知道,你真心覺得他們很重要。5.和對方談談他們自己,對方聽上幾個小時也不會厭倦。如何讓他人想你之所想
贏得爭論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免爭論 1.在大多數情況下,爭論非但不會令雙方和解,反而會火上澆油,令雙方更加堅信自己言之有理。2.辯論永無勝負。輸即是輸,贏亦是輸。此話怎講?不妨問問自己,即使你的辯論無懈可擊,證明了對方漏洞百出、滿口胡言,那又能怎樣呢?你當然會自我感覺良好。但對方呢?你傷害了他的自尊,讓他感到低人一等,並且對你的勝利忿忿不平。更重要的是,“即使對方被相悖的意見說服,他也並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想法”。3.也許你總是對的,也許你總能駁倒別人,但是那又有什麼意義呢。無論輸贏,你都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觀點,絕不要說“你錯了” 1.如果你想指責別人,無需開口,你的表情、語調和手勢就足以說明一切。當你指出對方的錯誤,他會認同嗎?當然不會!你的批評否定了他們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們的驕傲和自尊。他們非但不會因此改變想法,反而只想回擊。哪怕你丟擲柏拉圖或是康德的邏輯,你也無法扭轉對方的觀念,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的感情。2.如果有人說了錯話,即使你確信他錯了,也不妨試著這樣說:“這個嘛,你看,我本來不是這樣想的,但是估計是我錯了。我常常犯錯。如果真是我錯了,我想趕快改正過來。讓我們一起弄清事實吧。”3.請不要與客戶、愛人或是敵人爭辯。不要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或激怒他們。請圓融處事。如果你錯了,請堅決果斷地承認錯誤 1.當責罵在所難免時,與其從對方口中聽到攻擊的言辭,不如搶先認錯——比起被他人的指責,自我批評要好受多了,不是嗎?2.在對方開口之前搶得先機,自己檢討,把對方想說的話說出來,不給他留任何餘地。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等待你的將會是寬容和原諒。 3.勇於承認錯誤能夠令人產生自豪感。認錯不僅能夠減輕自己的內疚和對方的防備,還能夠彌補錯誤引發的後果。 4.如果你是對的,請以婉轉友善的方式贏得對方的贊同。如果你是錯的,那就果斷誠懇地承認錯誤。這一舉動不僅會產生驚人的效果,而且比辯白自己更有趣——不管你相不相信。溝通始於友善 1.如果你想要得到他人的贊同,請先讓他相信你是他忠實的夥伴,這是俘獲他心靈的那一滴蜜糖;憑藉這一滴蜜糖,你就能夠贏得他的心。2.太陽和風爭論誰更強大,風說:“我更強。你看到那邊那個穿著外套的老人沒有?我打賭我能比你更快讓他脫下外套。”於是太陽躲到雲彩背後。風賣力地吹著,幾乎要形成了龍捲風,但是風越大,老人把外套抓得越緊。風最終平息了,甘願認輸。太陽從雲後冒出腦袋,笑眯眯地望著老人。漸漸地,老人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脫下外套拿在手中。太陽對風說,溫柔友善永遠強於暴力。讓對方點頭稱“是” 1.與人商談時,請先強調你贊同的觀點,不要急於挑明分歧。如果可能的話,請讓對方瞭解,你們的差異在於方法而非目的。2.從一開始,就努力讓對方說“是”,不要給他機會說“不”。3.當人們堅決地說“不”的時候,他不僅僅只是說出了一個簡單音節,而是從腺體、神經到肌肉都進入了“拒絕”模式,整個機體都緊繃起來。有時他可能會有短暫的反悔,但整個肌肉神經系統都進入了防禦模式,阻止他自己食言。與之相反,人們稱“是”的時候,就不會引發這樣的神經活動,機體會進入活躍而開放的狀態。因此,制勝之道取決於談話之初的正面反饋。4.想要反駁對方的時候,請記得蘇格拉底的謀略,溫和地丟擲問題——一個答案為“是”的問題。讓對方主導談話 1.再知心的朋友也更願意在我們面前談論他們的成就,而不是聽我們自吹自擂。2.法國哲學家拉·羅什富科曾言:“若想樹敵,就勝於你的朋友;若想交友,請讓朋友勝於你。”為什麼呢?如果朋友勝過我們,他們會覺得自己很重要;如果我們勝過他們,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對此感到自卑,甚至心生妒忌。循循善誘,讓對方自行得出結論 1.較之別人灌輸給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更相信自己得出的結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還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呢?循循善誘,讓對方自己得出結論才是明智之舉。 2.沒有人喜歡強買強賣,也沒有人願意被迫完成任務。我們更喜歡自己做決定的感覺。我們喜歡被問及我們的心願、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想法。拋開成見,將心比心 1.請記住,即使對方錯了,他也不會承認這一點。智者以理解代替指責。願意這樣做的人鳳毛麟角,也因此出類拔萃。萬事皆有因。任何想法和行為背後都有其緣由。一旦找出動機,對方的脾氣秉性就盡在掌握之中。因此,請放下架子,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2.認真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這會為你節省時間,避開不必要的麻煩,你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會因此日益精進。3.哈佛商學院院長多納姆曾經說過:“面談之前,我寧願花兩個小時站在門口,想清楚我要說什麼,對方的興趣如何、動機如何、會怎樣回答,而不是貿然地衝進對方辦公室。”體諒他人的想法和願望 1.世間存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句式。它能夠平息爭執,消除猜忌,引發好感,並讓對方側耳傾聽。想知道這句話嗎?請聽好——“我一點都不怪你這樣想。如果我是你,我也會有完全相同的感受。”2.在你一生遇到的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渴求他人的體諒。那就如他們所願吧,他們會因此對你產生好感。激發對方內心深處的高尚情操 1.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兩個原因——一個高尚的藉口,和一個真正的動機。人們當然知道自己真正的動機,不需要你幫他們指出來。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把自己高尚化,因而也需要一個聽起來更高尚的動機。如果你想改變他人,請幫他們想出這個更高尚的理由。2.如果我們對客戶一無所知,就應當假定對方真誠正直、值得信賴、願意盡其義務。換句話說,大部分人都是誠實的,也願意儘早清償應付的債務,例外之人是少數。並且我相信,哪怕是存心欺騙的人,一旦知道你認為他真誠正直,他們也不想辜負你的信任。戲劇化你的想法 1.道出事實遠遠不夠;你需要以生動、有趣、戲劇化的手段吸引受眾。電影是這樣做的,電視也是這樣做的;如果想引起人們的關注,你也必須這樣做。激將法 1.超越他人的渴望!激將法!下戰書!但凡對方有一點好勝心,這個方法絕對有效。2.每位成功人士都熱愛競爭,這是他們表現自我、證明自身價值、超越他人的方式。如何成為領導者
欲抑先揚 1.在說出令人不快的事情之前先給對方一些肯定,就更容易讓對方接受。2.稱讚的話語如同牙醫診療時的麻醉劑,雖然牙鑽仍會令患者感到不適,但是麻醉劑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間接地引起對方的注意 1.有的時候,一個詞就能夠決定成敗。只要換掉這個簡單的詞彙,你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他人。許多人在表達意見的時候習慣以稱讚開始,以“但是”轉折,以批評收尾。例如,約翰尼的父母想要改變孩子學習上的粗心大意時,大概會這樣說:“約翰尼,我們真心為你這學期的進步感到驕傲。但是如果你能在代數上再用功一點的話,成績肯定會比現在更好。”在這個例子裡,約翰尼在聽到“但是”之前,會覺得備受鼓舞;然而那個“但是”改變了他的想法,令他覺得前面的誇獎敷衍了事,只是在為之後的批評做鋪墊而已。這種措辭方式降低了整句話的可信性,也無益於糾正約翰尼的學習態度。一旦把“但是”換為“而且”,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約翰尼,我們真心為你這學期的進步感到驕傲。而且,要是下學期你繼續保持這種認真細心的態度,你的代數成績一定會和其他科目一樣好。”批評對方之前,先談談你自己的過錯 1.假如別人在批評你之前先承認自己也有諸多缺點,批評的話語就沒有那麼刺耳了。以引導代替命令 1.以建議代替命令。這一技巧很容易讓人改正錯誤。因其保護了對方的自尊心,讓對方感到備受重視,所以能夠得到配合而不引發逆反心理。即使出發點是好的,頤指氣使的命令也會令人懷恨在心。2.將命令改為問句不僅聽起來更悅耳,還能夠激發創造力。如果對方參與了決策過程,他就更樂於付諸實施。給對方留足面子 1.給對方留面子——這一點至關重要,卻往往被我們置於腦後。我們踐踏他人的感受,橫衝直撞,一意孤行;我們在他人面前訓斥孩子或是下屬,隨心所欲,毫不留情。我們從未顧及對他們自尊心造成的傷害,而這些傷害原本只需要幾分鐘的思考或是幾句貼心的話語就能夠輕易化解。2.即使你手握真理,對方大錯特錯,也請給對方留個面子。讓對方丟臉除了會摧毀他的自尊心之外,別無益處。傳奇的法國航空先鋒兼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曾寫道:“我沒有權利做出任何讓對方感到自卑的言行。我怎麼看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看自己。傷害別人的自尊是一種罪過。”誇獎他人每一點微小的進步,“由衷地讚許,不吝嗇讚美之詞” 1.當我們想要改變他人的時候,為什麼不用獎勵代替懲罰?為什麼不用稱讚代替責罵?哪怕他人只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請真誠地表達你的讚賞,這些話語會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2.讚許的話語如同撫慰人心的溫煦日光,靈魂缺少它的滋養就無法像花朵般盛放。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同胞只有寒風般凜冽的責難,從不願給予些許陽光般和暖的誇獎。3.以表揚代替批評是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奉行的基本教育理念。這位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透過實驗證明,如果將批評降至最低限度而著重強調錶揚,人們的善舉會被鞏固,不良行徑因為未被關注會逐漸弱化。4.很多父母慣用的溝通方式是對孩子們大吼大叫。事實證明責罵的後果是孩子們越來越叛逆,絕非變得更優秀——家長亦是如此。親子之間的鴻溝似乎變成了無解課題。5.潛能如同花蕾,在批評中枯萎,為讚許而盛放用美譽激勵他人,他就會努力不辜負你的期望 1.如果你希望對方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就請裝作他早已擁有這一品質。不妨相信對方已經具備你所期望的美德,並且把你的信念傳遞給對方,對方定會竭盡全力維護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2.俗話說:“給狗安個壞名聲,就如同把它送上絕路。”不妨將好名聲贈予他人,然後看看由此帶來的改變。鼓勵對方勇於改變,讓改正錯誤聽起來輕而易舉 1.如果你對孩子、愛人或是員工說他在某件事上笨手笨腳、沒有天賦、毫無可取之處,你會毀了他們進步的動力;如果你採用相反的方式,充分鼓勵他,指出這件事對他來說易如反掌,告訴他你充分相信他的能力或者說他一定有潛能做成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為此竭盡全力。讓對方樂於為你做事 1.如果想改變對方的態度或行為,領導者須將下述建議謹記在心:1.實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請不要承諾。忘記自己的私利,關注對方的利益;2.目的明確。清楚知道你希望對方做什麼;3.有同理心。捫心自問什麼是對方真正的需求;4.換位思考。想一想對方幫你做事能得到哪些好處;5.利益交換。找到上述好處與對方需求的結合點;6.表明態度。提出請求的時候,向對方說明他如何能從中受益。2.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能夠萬無一失,那你就太天真了。不過大多數人的經驗證明,使用這些方法確實能夠有效地改變他人的態度。哪怕成功率只提高了百分之十,那也意味著你比從前進步了百分之十——這是你自己從中獲得的好處。幸福家庭生活的七個法則
別嘮叨了不要試圖改變對方 1.婚姻的第一課,是學會尊重對方獨有的生活之道。當然,不干涉對方並不等同於放棄自我。2.婚姻的真諦不僅在於找到合適的物件,更在於當一個稱職的物件。請勿責難真心誠意地欣賞對方 1.不要羞於讓對方知道她對你有多重要。2.法國上層社會的男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懂得讚美女士的帽子和套裙,而且一天之中要稱讚若干次。細微之處見真情 1.從古至今,花都是愛情的象徵。當季的花既便宜又不難買到,街角往往有花童在減價叫賣。然而男人買花的機率卻如此之低,彷彿每朵花都是價格昂貴的空谷幽蘭,或是阿爾卑斯山懸崖上罕見的薄雪草。為什麼非要等到妻子生病住院你才願意買幾朵花給她?為什麼不立刻買一束玫瑰回家?2.是時候讓一些新的‘壞習慣’走進美國家庭了——比如在床上用早餐。這一消遣大概會讓大部分女人沉溺其中,給女人帶來的滿足感不亞於私人會所給男人的滿足感。謙和有禮 1.那些刻薄傷人、極盡侮辱之能事的話語往往來自我們的家人。這一真相令人震驚,然而事實的確如此。2.謙遜之於婚姻,正如燃料之於發動機一般重要。3.悲傷一人承受就已足夠,無需讓家人一同憂心分神。4.男人婚姻成功的機率遠大於事業成功的機率。在零售領域創業的男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以失敗告終。而走進婚姻殿堂的男女之中,有百分之七十堪稱成功。 5.儘管男人認為一個心滿意足的妻子和一個快樂安寧的家庭遠勝於百萬美元,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男人都不會嚴肅地考量這個問題,也不會把婚姻當作事業一樣認真經營。他在人生中最重要的這件事上聽天由命,婚姻的成敗全憑運氣。對女人來說,溫存的話語遠勝過粗暴的命令,讓她們不解的是為什麼丈夫從不對此上心。 6.男人知道幾句好話就能讓妻子無怨無悔地做任何事,誇幾句持家有方、內助之賢就能讓妻子為他的事業節衣縮食。男人也明白只要稱讚妻子去年的連衣裙漂亮可愛,妻子就絕不會多瞧一眼新一季的巴黎新款。男人也懂得輕吻妻子的眼睛就會使她盲目,深吻她的嘴唇就能令她緘口。 7.女人早已把這些弱點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丈夫,卻不知道男人為何仍然無動於衷。男人寧願和她吵嘴打架、吃難以下嚥的飯菜懲罰自己、給她買服飾和豪車,也不願意以她渴望的方式取悅討好她,對此女人實在不知道該生氣還是放棄。本解析婚姻中性事的好書 1.失敗的婚姻通常由四個原因導致,按重要性排序如下:1.性生活失調;2.對於閒暇時光該如何度過的想法不同;3.經濟困難;4.身體、精神或情感狀況異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