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覺得讀書無用,讀書根本改變不了自己的生活,產生這種消極想法的原因,是因為在讀書的過程當中,我們只是走馬觀花,處在膚淺層次的閱讀當中;我們是為了看書而看書,這樣的行為,不管自己讀多少書,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大的幫助;有的時候我們也是在認真地做著筆記,筆記只是摘抄著書本當中優美的句子,除了這些沒有其他的新意。

我們讀書的目的,就跟修行一樣,追求一時的頓悟,打通自己思維的“任督二脈”,自我成長;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每本書中打通“任督二脈”穴位和方法都不一樣,你找到的方法,不一定適用其他人;只有找到每本書當中的脈路,才能頓悟出我們自身的成長思路。

讀書也不能直接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只是能夠讓每個人拓寬視野,開啟心扉,喚醒我們沉睡的“元神”,即深藏心底的靈魂;讀書同時能夠讓我們在消極的時候,改變心態,積極地面對生活,思維模式和行為也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也知道讀書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但就是沒有辦法堅持下去,或者讀的書,根本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糟糕的生活狀態;久而久之,讀書這件事帶給他們的是痛苦和折磨;對於讓自己痛苦與折磨的人和事情,當然是避之不及,也會想盡辦法避免讓自己難受的事情發生。

能夠讓我們愉快的根源,是那些讓我們感興趣的東西,讀書也是一樣,你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讓自身更快地成長,就得找到讀書的興趣點;這個興趣點就是:你喜歡讀怎麼樣的書,就先去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多多地讀,讓讀書的興趣提起來;當然提起興趣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持續重複的過程,每天抽出一到兩小時的時間,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把閱讀培養成一種習慣,2到3個月不間斷的閱讀,會初見成效。

有些人覺得,讀書要有方法的,說實在話,閱讀的方法很多,但是不適用於所有人,只有找對符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能讓自己在成長路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閱讀方法的“萬金油”,就是我們不能用“眼”去看書,而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感悟,達到所謂“天人合一”的那種境界;讀書也不是要有“大腦”去認知,去分辨的,而是需要用“身體”去實踐,去驗證才可以。

書無好壞,每一本書的問世,都是帶著各自的使命來臨的,而每個人在其中領悟的使命也是千差萬別,你如果能夠清晰的看出這本書的使命,那麼你就達到了看書的目的;而我們閱讀書本,不是說必須要通讀整本書,必須領悟這本書的全部精髓就是讀書,只要我們能夠讀到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那麼這本書的使命就已經完成了!

對於讀書這件事,你怎麼看?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身為國寶藝術家,范增卻連續兩次奪友人妻,曾被沈從文、李敖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