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感慨做人難,難就難在為人處世是人世間最深奧的學問和藝術,況且正如俗話所說“世上最難懂的是人心”。因此,一個人要立身於世,除了要加強自身品德修養,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做優秀自己之外,還要在做好人的基礎上,能夠學會識別人。那麼,我們要如何理解“過謙者懷詐,過默者藏奸”這句名言呢?其實,這是一句詮釋人性的,非常深刻的至理名言。
“過謙者懷詐,過默者藏奸”這句名言出自明代禮部尚書徐學謨。他的原話是這樣的:“謙,美德也,過謙者多懷詐;默,懿行也,過默者或藏奸。”意思是說,謙虛本來是為人的一種美德,但是過於謙虛的人,可能就會是很虛偽和陰險,而且也許心懷欺詐。沉默本來也是做人的一種較好的品行,但是如果過於沉默,就有可能是很邪惡和狡猾的表現,而且或許內心裡是藏著奸滑和惡毒的。
徐學謨是明朝時候的朝廷官員,而且還是個比較大的官,官場仕途,宦海沉浮,讓他閱歷豐富,識人眾多,問題是他還是個為人比較耿直爽快,敢於仗義執言的人。因此在許多年朝廷內外,生活之中,對人性的觀察、理解和感悟,也就相對來說比別人要深刻得多。他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句名言,被後來人世代流傳了下來,看來這其中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云:“謙受益,滿招損”,為人處事謙虛一點是有好處的,應該是個不錯的優點,但是正如俗語所說“過分謙虛就等於驕傲”。面對本來就應該當仁不讓,用不著過於謙虛的事情,如果再謙讓下去,就至少會給人以一種虛偽的感覺,也就可能會讓人感到是在“玩陰招”,甚至會覺得其中有詐。而沉默也是如此的,通常情況下,沉默是金,是成熟的表現,也是一種良好的品行,但是如果該說的還是堅持不說,過於三緘其口,那麼別人就會認為你太過於“耍滑頭”,城府太深了,或者是在逃避責任,暗中藏奷等等。
看來,做人和識別人都有個重要的“度”和分寸的問題。謙虛是好的品質,但為人處事不能過於謙虛,否則就是虛偽和作假,甚至可能是耍詐。而沉默也是一種好的品行,但是過於沉默,該說的不說,也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甚至可能是奸滑行為了。可見,做人一定要掌握好原則,把握住分寸,既要學會謙虛和沉默,又不能太過分,只有這樣,才能夠力求做到恰到好處的。大家以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