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迂腐的封建時代,魯迅面對這些又愛又恨的百姓,他決定棄醫從文,成為了推動中國文壇革命的先行者。把筆桿子當做自己的武器,用一針見血的文字尖銳地批判著舊社會的黑暗,希望有一天可以由此解放國人們的思想。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20年代,魯迅加入《語絲》作家群,這也讓這個刊物在當時有了較大的話語權。此時郭沫若和郁達夫又成立了“創造社”,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他們在不曾見面的日子裡,互相暗裡較著勁。
當然他們的初衷就是為了推動文學的發展,在1928年,二者掀起了一個名為“破舊立新”的運動潮。作為“創造社”的優秀干將,那就必須有干將的風采。隨即郭沫若也是直接拿魯迅開刀,破口大罵魯迅為“封建餘孽”。
要說高手之間的較量,確實是有兩下子。郭沫若為這個罵名還給出了三點理由:一是魯迅出生在清朝末期;二是魯迅根本不學無術,又怎麼懂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三是因為他不懂第二點,所以不懂“唯物主義”。
先生最初並不在意,畢竟咱是一個前輩,對於晚輩這般“取鬧”,就得有前輩的胸懷。但這樣任他欺負好像也不是辦法,隨即魯迅也是在自己的報刊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其中一篇叫《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前輩的氣度一直束縛著魯迅,這裡的回擊用詞還不太激烈,包括對郭沫若的描寫,也只是用一群人的角度。沒想到郭沫若更起勁,這麼一個自恃生得比較晚,思想先進的老東西,上私塾的長大的人還有資格在這評價我?
先生越想越生氣,隨即也由“一群人”的物件換到了“一個人”。先生隨便找了郭沫若的一篇小說,就是一頓“狂批”。二者雖然都是用筆尖戰鬥的革命家,但風格不同也成為了各自互抓的“把柄”。
看了對方的半本書,就開始腦補另外半本書的內容。魯迅發表了一篇名為《上海文藝一暼中》的文章,列舉了一個例子來諷刺郭沫若這樣的人,並稱他為“才子”。為何稱為才子?因為這是風流的代名詞。
才子每天讀《紅樓》,但不滿足於這樣的現狀,隨即也是去青樓,併成為VIP會員。他們去多了以後,發現這些女子和他們並不是談感情,而談的是錢。才子意識到這種情況,動了動腦筋,開始讀其他書,這也被魯迅稱為“才子加流氓”。
因為郭沫若一生有三次婚姻,最初也和先生一樣,都是包辦婚姻大家庭中的一員。沒想到被郭沫若狠心拋棄了妻子,毫無過錯的張瓊華終身未嫁,在家照顧郭沫若父母,守了一輩子活寡。
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結識了一位名叫佐藤富子的護士。二者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並育有四兒一女。因為抗日戰爭的爆發,郭沫若以自己回國參與抗戰為由,告別佐藤富子,留下五個孩子讓她撫養。
在回國後,郭沫若又與著名的演員於立群相識,並走進婚姻的殿堂。後來二者一同回家探親,郭沫若發現張瓊華一直在照顧自己的父母,鞠了一躬表示歉意。在踏上旅途後,郭沫若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
在新中國成立後,佐藤富子帶著五個孩子來到中國,希望可以和郭沫若繼續生活。二者尚未重逢,佐藤富子發現郭沫若早已再婚,她再也未要求和其見面,一個人將五個孩子帶大。身為孩子的父親,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世人唾棄。
郭沫若對魯迅的批判很大程度是帶有個人主義色彩,而先生對郭沫若的批判卻應了很多人的心聲。一個文人,私人風流的生活比創作的作品名聲都要廣,這罵得也實在是太到位了,“才子加流氓”就這樣成了郭沫若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