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引言: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句話出自張愛玲的散文《我的天才夢》。那時的她年僅十八歲,便已經經歷了常人無法領略的歡悅與坎坷。許多人愛張愛玲,愛她筆下傳奇精緻的世俗故事,愛她超然、冷酷且決絕的生活態度,愛她創造的奇特、悲涼又慘淡的文學世界。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她生活在新舊文化、新舊社會衝突與交替的背景之下,擁有曲折、獨特的生活經歷,她的小說從來不曾繪聲繪色地刻畫權重望崇的大人物,也沒有描繪震撼人心的大事。

有的只是處於社會底層、為了貪慾或存活而一步步掙扎地往上爬並付出慘痛代價的小人物。張愛玲所處的時代是荒涼的,她冷酷、漠然地述說著一個接一個無奈又悲涼的傳奇故事,將都市人身上獨有的優越感與孤獨感刻畫得淋漓盡致,為現代文壇留下了一道奇特、亮麗的風景線。

張愛玲擅長寫悲劇,然而多數人不知的是,她的晚年生活也活成了悲劇。晚年時期的張愛玲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多次搬家,孤身一人死於公寓,失去了她一生捍衛的尊嚴,她是如何走上這一步的呢?

一、幼年缺愛,性格悲觀

我喜歡我4歲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出自張愛玲的《對照記》。張愛玲一生都在追求穩定、安逸的生活,很大程度是為了彌補童年時期的缺憾與傷痛。1920年,張愛玲出生於燈紅酒綠、富貴繁華的上海。她在一個陰沉沉、雨濛濛的初秋降生,開啟瞭如暗沉的天氣一般落寞沉重的一生。

張愛玲敏感、矛盾、冷傲的性格形成與她的父母有莫大的關係。父親張廷重出生名門,卻自甘墮落,長期沉迷於聲色犬馬,沾染了數不勝數的惡習,終生碌碌無為、一事無成。母親黃素瓊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先進思想的薰陶,是一位典型的新時代女子。

這一對在生活上、思想上有著天壤之別的夫妻勢必會風流雲散,黃素瓊不願接受命運的安排,以監護小姑出國留學為由擺脫了令她厭惡、反感的家,並更名為黃逸梵。而四歲的張愛玲從此再也感受不到母愛與家庭的溫暖。

妻子離開後,張廷重失去工作,生活越發悽慘潦倒。深受打擊的他寫信請求國外的妻子回來,並承諾戒毒、不再納妾。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為了見到思念已久的孩子,黃逸梵還是決定回國。然而,國外遊學的經歷早已使黃逸梵與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格格不入,在經歷無盡的爭吵後,兩人協議離婚。

不過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黃逸梵仍然用心投入。1930年,張愛玲被母親送至先進多元的黃氏小學就讀,畢業後考入了上海的貴族女子學校。1932年,在安排完女兒的升學事宜後,黃逸梵再次遠走他鄉。十二歲的張愛玲早已習慣父母的爭吵別離與生活的悲喜交加。

可逐漸麻木的她望著母親離去的背影,還是忍不住流淚雨下。張愛玲對母親的情感是濃郁且深厚的,既有愛,也有崇拜。她的性格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母親的影響,而她的處事觀念與生活態度也在父母家庭的恩怨糾紛、愛恨別離中逐漸形成了。

二、兩次婚姻,結局淒涼

1944年,24歲的張愛玲與胡蘭成簽訂終身,這是她的第一次婚姻。然而,胡蘭成是一位見異思遷的浪蕩子弟,喜歡到處拈花惹草,情雖不偽,卻也不專。在與張愛玲結婚以前,胡蘭成便已有三次婚姻,藕斷絲連、曖昧不清的物件更是數不勝數。

不過,張愛玲還是被胡蘭成那句“因為相知,所以懂得”所觸動,決定為這段不被世人看好的感情放手一搏。張愛玲絲毫不在乎胡蘭成的“漢奸”與“有婦之夫”的身份,她瘋狂忘我地沉浸在胡蘭成的愛戀中,早已顧及不了社會名譽與地位。

然而,胡蘭成從骨子裡還是放誕風流的男子,即便張愛玲聰明能幹、情深意切,依舊無法拴住他的心。胡蘭成先後與護士周訓德以及範秀美相好,早已視張愛玲於無物。胡蘭成一邊花著張愛玲拼命寫作賺取的稿費,一邊與範秀美以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毫無愧疚之意。

最終,心灰意冷的張愛玲於1947年寫了決絕信,與胡蘭成徹底恩斷義絕。張愛玲花了三年光陰才認清胡蘭成自私自利、喜新厭舊、虛情假意的真面目,這段夭折的感情深深刺痛了她。1956年,張愛玲的第二段婚姻在紐約拉開序幕,丈夫是德國人,名叫賴雅。

彼時的張愛玲三十六歲,賴雅六十五歲,從將近三十歲的年齡差可以推斷出張愛玲應該有戀父情結,她渴望從成熟男子那裡獲取安全感,彌補小時候缺失的父愛。賴雅雖談吐不凡、學識淵博,但他窮困潦倒且身體羸弱,甚至因為經濟拮据勸張愛玲打掉她的第一個孩子。

兩人的婚禮如同聚會一般簡單,沒有婚戒與婚房,連傢俱都是借的。儘管如此,張愛玲仍舊無視了賴雅的貧窮,無怨無悔地與她在一起。誰料婚後不久,賴雅的身體每況愈下,張愛玲一邊寫作、做兼職,一邊省吃儉用為賴雅治病,生活得窮困潦倒、狼狽不堪。

三、搬家成癮,活成孤島

1967年,賴雅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張愛玲孤苦無依地生活在美國,第二段婚姻就此無疾而終。賴雅去世後,失去了最後一絲溫暖的張愛玲孤身一人身處異國。而在她生命的最後三年半時間內(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竟瘋狂搬家180餘次。

一方面是因為遭受了巨大變故,對身邊人產生信任危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躲避“跳蚤”。晚年的張愛玲非常懼怕跳蚤,甚至達到了近乎癲狂的地步,但凡看到信箱裡有一隻蟲子,便要拖著孱弱的身體迅速搬家。為了避免與跳蚤共存,她甚至剃光了頭髮,不允許身體有一絲不乾淨。

曾有醫生診斷其患有“妄想性蟲爬”的精神病,張愛玲眼中的跳蚤早已不是致使面板病的跳蚤,而是她假想中的跳蚤。除此之外,張愛玲還患有嚴重的厭食症,一日三餐只吃餅乾與蛋糕勉強果腹,只要一吃家常飯菜,便會立刻嘔吐。

而張愛玲的精神狀態更是堪憂,她的內心已經孤寂到了極致,瘋狂地想要逃離這個世界,變得愈加孤僻與不近人情。張愛玲生前最不願麻煩別人,就連死的那一刻也是,她走得無聲無息,一星期後才被房東發現,死時衣不蔽體。對於世人來說,她的死是淒涼且悲哀的,可對於張愛玲來說,那是最舒服自在的解脫。

結語:

張愛玲曾說過:“不想讓人覺得可憐,活得高傲且冷淡”。在世人眼中,她就是一個孤傲且冰冷的人,但是為了追求心中所愛,從不言棄,哪怕精神崩潰。張愛玲曾在書信中回憶照顧賴雅的那段艱難時期,自嘲“活得像條流浪狗”一樣,可見當時她的內心是多麼地絕望與痛苦。

或許有人會說,如若張愛玲在美國遇到的第二個男子不是貧窮孱弱的賴雅,而是條件優越的男子,或許她的下半生不會過得如此淒涼。然而,人生沒有劇本,也不能彩排。不過,在張愛玲看來,哪怕那份愛千瘡百孔,哪怕生活殘酷無情,她也會堅定不移地選擇用身心疲憊與心力交瘁去換那十一年的相濡以沫。

這便是張愛玲,獨一無二的民國奇女子。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賈璉通房丫頭平兒,王熙鳳究竟是怎麼待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