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孔子

貌似孔子的話語適合啟蒙,也適合提醒人們時刻保持。理解它,認可它,意識裡常想起它,付諸行動,堅持言行,習以為常,有了新的道德觀點,這樣反覆提升自我,就是修身吧。當然不一定非是孔子而無他,覺得好的都可以借鑑來自修,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並適應大眾更好。

論語六則感覺包含的內容很少,但能做到的也很少。也許你不想活得條條框框,然而卻也活不灑脫,由正態分佈可知,邊緣的人是少數,我們只是在中間遊離扎堆。這種想與眾不同的念頭當時就慢慢萌生了。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這三樣對於我真是沒哉。學總是想讓別人誇,自己學就三分鐘熱度,雖然喜歡說教別人,先不說有沒有這個能力,但說兩句覺得別人不理解就放棄了。這是因為學沒有從求知慾出發,或半途轉向了認同需求,樂之者又怎麼會厭呢,可能遇到困難時糟糕的心態強於克服困難的意志了吧;一開始我還愛和別人掰嗤掰嗤,但別人嫌煩,我麵皮又薄,於是話就少了,習慣了沉默寡言,語言中樞就萎縮了,說也不會話了,有貨倒不出,常常這樣解釋:“如果人腦之間能連根資料線,我就能讓你看看我所想的了。”

但闡述自己觀點也是一個讓別人理解的過程,如果直接輸給對方大腦裡,最後都被同化了就沒意義了。所以人教誨別人的目的或意義是什麼,同化別人嗎?雖然教育能使人快速掌握知識,少走彎路,並且教化人成為高尚的人,但就是有不聽話的孩子,叛逆的人,就像不好好複製的DNA,非要基因突變。這又談到了生物延續生命的形式,以後有機會再講。

2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德行4:淡定的嵇康,二十年沒見他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