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書法的源頭是甲骨文,世界上古老的系統的文字之一,對我們中華民族一直產生著影響,每一個字都像一顆心臟,不管是哪個人,只要看到甲骨文,總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激動裡有震驚,有神秘,有喜悅!每見一次,就像感受到一次心跳!

當然,還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元號或巖畫,中華文明就是在我們的祖先手裡一點點長大,凝結著智者先賢和萬萬千千古人的智慧和才華。就這樣一路披荊斬棘,風霜霽月,薪火相傳,8000年的文明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漢字的功勞可謂獨一無二!

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小篆成了大一統的文字!在甲骨文活躍的時代,甲骨文是當時具有統一潛力的文字呢?漢字本身的象形造字法,是不是我們的古人溝通天地自然的一種表達,而天地自然之美便存留在漢字裡,讓漢字極具美的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之美一點點表現,書寫漢字的人認識到了漢字的美,漢字書寫最終成為與眾不同的藝術——書法。

秦統一天下,李斯負責書同文,對文字的歷史走向和文化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李斯被定為中國書法歷史上第一個書法家,有名姓記錄的書法家!李斯之前的六國,夏商周,可以推測有很多書法高手,不然怎麼有那麼多精美的書法流傳下來,只是沒有留下姓名,也可以從此瞭解到,之前的書法之美還沒有完全流行開來,也可以反應當時社會的階級對立,人的意識形態!李斯隨著文字大一統的潮流成為第一個有名姓的書法家,是不是也代表著書法之美的覺醒呢?

自李斯之後,秦漢四百年裡不斷出現有名姓的書法家!在秦朝和李斯一同整理書同文的還有趙高,胡毋敬和程邈。

《說文解字·敘》記“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李斯在之前的專題單說過,這次主要談談李斯以後至漢末的書家!

趙高秦朝著名宦官、權臣,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家。

南朝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載其善大篆。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漢書.藝文志》載趙高曾作《爰歷篇》六章,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對創造小篆作出一定的貢獻。《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載“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趙高沒有作品流傳至今。想象一下李斯主持書同文時,趙高也是一員干將,不管其為人和身份如何,在文字的刪減整改上肯定耗費了一份心血,其學習書寫併成為留下姓名的書家,功夫的深厚自不待言!

趙高也正是因為勤奮和精通律法被秦始皇提拔的,一個勤奮的人更容易抓住機會!

趙高當權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是書寫高手,不知道有沒有從事刻碑撰銘立傳的事,怎麼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呢?是趙高根本沒做關於書寫文化的事,還是做了背後人厭惡其為人而統統抹滅了呢?趙高作為一個“書法家”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疑問。

後人對趙高評價褒貶不一,有說立志報仇的,有說禍國殃民的,有說文武雙全的,有說奸邪凶逆的……

有人說:歷史就像個小姑娘,誰想打扮誰打扮。其實歷史很殘酷,大浪淘沙;歷史的真實更是毋庸置疑,從細節裡流露出來!

胡毋敬秦櫟陽獄吏,後為太史令,掌管天時星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雲:“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也。”;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五十九人,中有胡毋敬。唐張懷瓘《書斷》卷中《妙品》亦謂胡毋敬“博識古今文字,亦與程邈、李斯省改大篆,著《博學篇》七章,覃思舊章,博採眾訓。”對創造小篆作出一定的貢獻。

一說起“小篆”,我們首先想到李斯。一說起《永樂大典》我們會想到大才子解晉,一說起《四庫全書》我們就會想到一代文豪紀曉嵐。其實在這幾個人背後都有一個等字,很多不知名的書寫者被“等”掉了,當我們聽到他們的名字時,不免覺得陌生!

胡毋敬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感覺是夾在歷史縫隙裡的人!胡毋敬作為整理小篆有突出貢獻的人,光芒被掩蓋在李斯趙高之下,主要是他作為一個文人,不像李斯和趙高那樣當大權,作為太史令,是秦始皇的文書起草者,研究研究天文曆法,更多的是當權者的傳聲筒,其影響力自然就小了不少!再加上沒有能流傳下來書法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便漸漸不為人所知了!

程邈字元岑,下邽(guī 在中國陝西省渭南縣)人;有作下杜(見許慎《說文解字敘》)、下邳人(見庾肩吾《書品》)。 相傳他首行先將篆書改革為隸書,蔡邕稱其“ 刪古立隸文”。

  南朝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載其“善大篆。得罪始皇,囚於雲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書曰隸書。”

  庾肩吾《書品》曰:“尋隸體發源,秦時隸人下邳程邈所作。始皇見而重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難制,遂作此法,故曰‘隸書’,今時正書是也。”

唐代張懷瓘《書斷》稱:“案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筆法而為隸書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釋其罪用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難成,乃用隸字,以其便於官獄隸人佐書,故名‘隸書’ 。”

程邈整理的隸書是秦隸,在書法上稱為“古隸”,漢隸稱為“今隸”。其實隸化從大篆就開始發生了,像書法的產生一樣,隸書也是靠日積月累許多人共同創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程邈有機會整理也是順應社會潮流!秦隸簡化篆體,減少筆劃,字形轉為方扁,用筆有波勢的傾向。這是隸書的萌芽。為漢隸的成熟打下基礎!

秦隸的出現,是我國文字史乃至書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逐漸成為佔統治地位的官方書體。從此,我國文字告別了延續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開端了今文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則從表形、表意到形聲,字型結構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種象形的含義,而完全符號化了。

秦朝初創的隸書,結體和用筆都帶有篆書的意味,長扁不一,波磔也不明顯,很有篆書的潦草寫法,程邈透過整理使篆書草化字型規範統一,便於書寫和記認,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程邈獄中創造隸書的經典傳說,給後人很多的啟示:歷經坎坷而矢志不移、奮發有為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意識力。“願保金石志,無令有奪移”,把苦難和挫折當作一塊墊腳石,結果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了超越自然的奇蹟,程邈獻字贖罪所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教益。

有時候會想,程邈很像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言出函谷關,便杳無蹤影,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程邈整理了秦隸,把方法藉助秦始皇的權利推廣的秦帝國,卻沒能留下真正的筆跡,也許他的筆跡留存下來了,混在我們所見的秦隸裡,只是沒有記名,不知道哪個是罷了…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老子》大智慧學用點滴之一:道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