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大智慧學用點滴之一: 道為何物?
當下,時空穿越到地球村之西方文明為紀元的2013年,這個紀年是一個殘缺不全的紀年,是西方文明中心論的產物。而人類文明中一以貫之的唯一的原生態文明——中華文明,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儘管如此,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對於有四十六億多年的地球村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而地球村對於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宇宙而言,更是滄海之億億億萬分之一粟。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華先聖老子,在歸隱時被函谷關令尹喜強迫寫下的《道德經》(《老子》),集中華諸多先聖之大成,為炎黃子孫及地球村的有識之士,留下了開啟宇宙玄妙之門的金玉鑰匙: “道”和“德”,亦即“道為體、德為用”或曰 “尊道貴德”之大智慧。 《聖經》(《新約全書·約翰福音》一章)曰,“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也就是說,西方文明中最高境界之“道”就是“神”。換句話說,“神”就是“道”。《聖經》所言之神就是上帝。
事實上,正是西方的一些大師更推崇《道德經》,美國著名哲學家、史學家威爾 杜蘭(Will durant 1885-1981),歷四十年光陰直至1975年完成了一部曠世鉅著《世界文明史》。本書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史記》,人類文明的《離騷》!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人生不外是伏爾泰與盧梭,孔子與老子,以及蘇格拉底與基督”。該書卷一《東方的遺產》之《古博真人》章節中寫道:“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將要焚燬所有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易經》可謂道家和儒家文化的源泉,其易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論似乎有歧義?而《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體系已然完整。 至聖先師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追求的道,或許有天道之意,但更多則是“克己復禮”的人道(即社會之道)。誠然,“周禮”可以在中華的時空中倖存百年千年,但人類之大同世界,不可能大同於周禮。這是歷史的必然。亞聖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他之前的歷代王朝興衰的規律,這對後世有非常深刻的指導作用。但孔孟終究沒能給後人留下“道為何物”的滿意的思路及答案。
而老子的《道德經》,與《聖經》比較,再與《論語》比較,其最大的不同是,《道德經》是聖人(真人)原典,而《聖經》《論語》卻是聖人弟子及弟子的弟子集體創作。《道德經》雖僅五千餘言,卻對“道”進行了多方面的系統闡述。 (待續…)
摘自拙作《道觀宇宙:人類文明要反思》 ——兼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老莊學會的歷史使命
2013年1月13日至1月16日
(注: 此次編髮時略有修改)
敬請諸君揮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