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一個人的心越大,他的痛苦就越小,一個人的格局越高,他所糾結的問題就越少,人生的思維和態度,很多時候都取決於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環境。

人很容易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束縛了自己的思維,網上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叫做“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這兩種看似不同的思維決定了不同的人生,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何嘗不是不同的環境決定了不同的思維呢。

就像《莊子》中的那段話一樣:

蟬和斑鳩譏笑北海大鵬,說:“我蹭了一下飛起來能衝上樹梢,有的時候飛不到樹梢上面就落下來,何必要到九萬里之外遙遠的南方呢。”

不同的環境塑造了不同的眼界,也塑造了不同的認知和思維,就像蟬和斑鳩與大鵬之間的距離。

這無關乎對錯,但是在不同的態度之間卻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面對這世間不同的人生態度之時,學會包容,學會體諒,更重要的是學會調整不同認知之中存在的問題。

體諒的是別人的認知,調整的是自己的態度。

《小窗幽記》之中有一句話,叫:高明性多疏脫,須學精嚴;狷介常苦迂拘,當思圓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見識高遠的人大多性情疏朗、放蕩不羈,這些人必須學會精細嚴謹的作風。而孤傲耿直的人常常會受到迂腐禮教的束縛,這些人一定需要學會思想活躍,學會變通。

見識高遠的人大多性格疏朗,就是因為他們的經歷以及他所處的狀態影響了他看問題的態度,這樣的人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太過於放蕩不羈。

所以需要適當嚴謹精細適當調節,而孤傲耿直的人常常受到迂腐的禮教束縛,這樣的人倒需要思想活躍一些。

人生念頭中存在的錯誤,不僅僅是自己主觀的問題,更是和他的處境以及認知有所關聯。

經歷的越多之後,越能體會到這樣一句話: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主觀存在的問題,而是整個成長環境以他的經歷共同塑造的一個局面,當我們看到自己不順眼的事情,與其去責怪別人的同時,倒不如去體諒別人,這樣才能平衡角色之間因為處境差異而帶來的問題。

二、

有的時候當你去責怪一個人的時候,不如先穩住自己的情緒,多想想他所經歷的路。

總結來說,就是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都應該做到二點:

其一,就是擺脫環境因素給自己帶來的思維禁錮,才能看到當下所看不到的世界,並且調節適度。

就像我們所說的一樣,當一個人心大了之後,他的痛苦就會越小,而當一個人身處於痛苦之中,倒不如換一個角度讓自己嘗試一些新鮮的生活或者不同的狀態。

比如說多讀一些書,多走一些路,多經歷一些人,再回頭看自己所經歷的路,當你心大了之後,曾經的那些痛苦自然會迎刃而解了。

然後在認知自身問題的基礎上,以相反的狀態去適當調節。

一個見識遠大的人性格疏朗,這固然是好的狀態,但是不管一個人是放蕩不羈還是固執於禮教,都應該用相反的態度適當地加以調和。

《道德經》之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認不清自己的問題,所以能夠站在另外一種角度,看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並且適當的調節和彌補,不僅能夠釋懷自己心中存在的糾葛,也能夠在調和適度之後,讓自己的人生達到前所未有的平衡。

其二,就是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別人的生活。

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一樣,一個人所做的選擇和他面對事情的態度,往往和他的經歷以及他所處的環境有關,我們不瞭解這個環境,自然也不瞭解他為什麼去做這件事情的初衷。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體諒,否則一個見識高遠的人雖說能具備性情疏朗的態度,但是他卻會嘲笑性情耿直之人的迂腐。

一個人可以散發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滅別人的蠟燭,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底線。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1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過年,還是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