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是禮儀之邦,講求“禮尚往來”,如果“往而不來”則“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前留下來的祖訓。

“得人恩果千年記”, 《詩經·大雅·抑》也教導我們要“投桃報李”。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西方人是否還有這種傳統不清楚,但我們從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讀到過類似“投桃報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滿著悲劇色彩。如今我們似乎已不太看重儀式了。其實,儀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們不能缺少陽光和空氣一樣。儀式絕不是一種空洞的形式,總與特定的意義相聯絡。男女交往可以減去不必要的形式,卻不能沒有“投桃報李”的儀式。

如《詩經·衛風·木瓜》中有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意思是說:“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詩經·衛風·木瓜》是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沒有多少高深的含義,說的是一對情侶以互贈禮品的方式秀恩愛,反映了先秦時期民間求婚納娶的習俗(或者說是慣例)。這首詩承襲了民歌一詠三嘆的特點,將一件事反覆強調,又有遞進的變化。

在這首詩裡,女子分別是投之以木瓜、木桃、木李,一次比一次便宜;而男子回報的卻是瓊琚、瓊瑤、瓊玖,不說一次比一次貴重,也至少都是玉器,可見男子確實是花了本錢來求娶女子的,和遠比現在某些男的花錢租豪車接妹紙吃大排檔真誠得多。而且,這首詩中的男子也非常實在,直白的講出了自己的心意:”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我並不是單純的要回報你的贈與,而是想要你和我結為百年之好。所以,妹子們,遇到這麼有經濟實力,又對你如此真誠直爽的男孩子,就嫁了吧!

《詩經·衛風·木瓜》儘管被後世認為是描述男女情誼的佳篇,但是這首詩的主旨歷來都是有很多爭議的。對於此詩,經過漢人、宋人、清人乃至當今學者的考釋,文學史上大致出現了“美齊桓公說”“男女相互贈答說”“朋友相互贈答說”“臣下報上說”“諷衛人以報齊說”“諷刺送禮行賄說”“表達禮尚往來思想說”等七種說法。但除了“男女相互贈答說”之外,我比較贊同“表達禮尚往來思想說”,因為這個更符合“禮儀之邦”的文化內涵。

1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讀書雜談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