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古人認為玉是山嶽之精,逝者穿戴{金縷玉衣}或是含著玉石下葬,可保屍身不腐。那為何古人要在逝者嘴裡放東西呢?這個殯葬禮儀叫作“飯含”。飯是指放入逝者口中的米、貝{銅錢},而含也叫作口含,它是指放入逝者口中的珠玉。兩種古老的殯葬禮儀,分別代表著逝者的不同身份。“飯含”這種殯葬習俗,考古學家在新石器時代的古墓中就曾發現。《周禮》記載,夏商時期飯含這一殯葬習俗就已經出現。當時貧者含貝{錢幣}或石,富貴者則含玉。

為何古人要對逝者採用飯含這種殯葬禮儀呢?東漢經學《白虎通》對此做出一種解釋:生者經常以食物果腹,當生者亡故後,家人不忍他口中空虛,故此才採用飯含這種殯葬禮儀,充實逝者之口。以禮儀治天下的周朝,就已經對“飯”、“含”很有講究了。周朝初期殯葬禮儀嚴格規定:君王死後用梁填充其口,大夫死後用稷填充其口,士死後則用稻填充其口。梁、稷、稻都是糧食作物,周朝前期,人們用三種糧食作物的耕種難度,來具體區分,君王、大夫、士三者身份的尊貴等級。

周朝中後期,古人又開始對“含”這種殯葬禮儀,做出嚴格規定:天子死後口含珠,諸侯死後口含玉,大夫死後口含璣,士死後則口含貝{類似於銅錢,不侷限於銅錢},平民百姓死後則口含穀物。這就是說周朝中後期,因國力的發達,君王士大夫死後開始用珠玉來劃分身份等級,而平民百姓死後,則只能口含穀物。

到了漢朝,飯含的殯葬禮儀,又進一步有所發展。漢朝貴族開始口含玉蟬下葬。口含玉蟬下葬即是周朝殯葬禮儀的一種延續,同時漢朝人也認為蟬本身能羽化重生。隨之漢朝人便賦予了,口含玉蟬下葬者,能夠獲得重生的美好寓意。到了唐朝時期,飯含殯葬禮儀的應用又被進一步劃分,不同階層的逝者,含著的器物規制也有所不同。比如唐朝帝王死後含著珠玉下葬,朝中高官死後會含著玉璧{小型,也稱玉決}下葬。唐朝普通百姓死後則會含銅錢下葬。

明朝時期,逝者依然沿用了,口含珠玉,稷梁銅錢下葬的殯葬禮儀。到了清朝時期,逝者則捨棄了口含穀物下葬的殯葬禮儀,此時不同階層,只口含珠玉金銀下葬,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會口含銅錢下葬。此時飯含注重的只是儀式感,已經不是具體內容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古人採用飯含這種殯葬禮儀的呢?

古人認為珠玉是山嶽之精,用玉斂屍可保證屍身不腐。《抱撲子》記載:以金玉分致九竅,則逝者不朽。這就是說利用珠玉堵住逝者的九竅,可以讓精氣不外洩,隨之達到屍身不腐的目的。古人認為生命,是由人體內的精氣維繫的。精氣不洩,則生命不止。現代學者則認為:古人發現利用水銀誅硃砂浸泡過的屍身,可以保持不腐。但水銀硃砂畢竟是流動的液體,時間一長就會從屍身的九竅處洩漏出來。於是聰明的古人便開始利用珠玉堵住人體九竅,防止水銀硃砂洩漏。

總結:編者覺得,古人之所以讓逝者含著東西下葬,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一、古人都很迷信,他們認為逝者含著東西下葬,到了陰間就不會亂說話,防止禍從口出。二、口含珠玉金銀下葬,能讓逝者在亡者的世界有買路的錢財{類似打狗的饅頭}。三、從科學角度來看,人死後面板會發生塌陷,隨之逝者的面目表情會變得猙獰。不忍目睹逝者如此慘狀的家人,便利用填充珠玉金銀的方式,將逝者的面部撐起來,從而讓逝者體面的離世。四、古代醫學水平並不發達,經常會有假死的情況出現。為了防止假死下葬的悲劇出現,古人可以透過給逝者填充珠玉金銀的方式,進一步觀察逝者是否真的死亡。

題外話:《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周朝君主,以設定六玉器{玉璧、玉璋、玉圭、玉琥、玉璜},來禮敬四方天地。古人認為玉為山嶽之精,用於陪葬逝者可保逝者屍身不腐。另外古代君子常將自己的德行比作美玉{君子比德如玉}。隨之古代君子又根據六種禮敬天地的禮器,定義出自己一生應該掌握的學識: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可見玉不但是殯葬禮儀所用的器物,它還代表著持有者,應具備的品德。隨之便可以說古人讓逝者含玉下葬,很可能也是為了,讚揚逝者高潔的品德。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非遺羅氏正骨手法秘訣一:正骨手法與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