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內經》中《四時調神大論篇》指出,“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又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遂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滅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從陰陽則生,逆之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是故聖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亂。尤其是陰陽不能央調。”以上《內經》這段論述,是指人體相對平衡性的自然法則。由於陰陽失調,才有疾病發生。

《內經》分為道生、髒、象、經絡、病相、診法、治療等內容。而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理論。陰陽是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即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賴。五行是古代厚子論學說,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五種要素循行。中醫把這種理論運用到人體上來說明臟腑間的依存關係,人體機體生理與病理的關係和人體臟腑與自然界的關聯。換句話說,陰陽五行學說概括了醫學上的一切關係,並貫穿於中醫學的各個方面,是中醫學的思想體系,也是《內經》這部著作的基本精神。

《內經》是一部集體創作的醫學論著。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與疾病作鬥爭,比較有系統的經驗總結,是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運用科學的觀點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現象、以及診斷治療等規律作出比較系統的闡述,而且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對引導醫學走向真理的道路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它為現代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經絡學說等指出了方向,為現代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中醫對人體生理的整個認識,是根據自然界一些規律和法則,運用到人體生理學上的。這些規律和法則:即為陰陽五行法則。從這個法則出發,以說明人體經絡、臟腑之間的關係。人體結構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每個系統組織,都只是一個區域性。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而又相互聯絡的。它們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透過神經體液的調節,共同完成機能組織的一切活動。各個系統間的有機功能活動,都離不開與神經細胞的協調性的關聯。

故失去這個協調性,人體機能就會發生紊亂,就要引起疾病。因此,有利地創造各系統間協調性的條件,是抗老防病的任務。現代科學家暫時還找不到阻止人體衰老的有效方法,而要找到阻止人體抵抗能力減弱的方法還是可能的。

從生物力學的觀點出發,用生理功能的解剖部位的原理來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活動,它應是物質與機能之間必須保持相對的平衡性,否則就會產生分離的偏向,從生理狀態向病程狀態轉化。對於骨傷科的醫生而言,在治療中不但要清楚病人骨傷的輕重,還要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年齡、大小、病情的複雜程度和病人有無內臟病以及其他的病史等等。根據病人的損傷部位,骨折脫位或軟組織損傷的輕重來確定手法。手功手法的作用是納入人體原來運轉平衡的位置功能和機制。

治療時,沿著病點及反射區,按照經絡經脈走行點穴,有節律的布養手功,並調節自身的用功方法。調和虛安陰陽氣自,發揮自身機體的內在適應活力,運用氣力而充實手部。手功手法作用於病點及反應區點,事之經脈順通執行,達到修復病點及反應區點的自身功能的目的。再加上合理的用藥,病人方能康復快。

手功手法的奇妙,就在於它是根據不同病症施用不同的手法。對一病症而言,有一套或數套有規律性的技巧應用其中。在治療病患時,有一種或幾種手法變換使用達到除病的目的。

自身練功、練手法、練陰陽、練精氣神時,要與大自然陰陽氣體結合起來。自身化功手法以手為主,氣體為輔,有節律的布養手功。調節自身氣力體,運用功法代氣法的用功方法,發揮內在活力,氣力充實手部,心神靜養,陰陽調和,氣血執行,肢體手功同行,才能運用手法自如。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中華廚祖 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