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重物質利益的驅使下,人們趨向於“物質化”的同時,其精神愈來愈和自己的心靈分離,人的心靈深處愈感孤獨、苦悶、煩躁、矛盾。

如何使人們荒蕪、緊張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獲得一種心靈的自由?

王陽明強調以一種豁達的心態來為人處世,不要讓所遇之物成為心中的羈絆,不能做聲色貨利的奴隸。

這眾多的煩惱,就是因為人們有太多的執著,有太多的貪慾,整天惦記著如何才能得到聲、色、名利等外在的東西心裡才會受盡煎熬。

假如能豁然看待,來去隨緣而不是執著地求取,人生自然會多幾分灑脫。“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看起來簡單的一句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

王陽明在條件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龍場悟道,講心學,以及在官場失意期間在滁州、家鄉講學,都被他稱作是人生當中最幸福的時光。

王陽明深知所謂的官名、事功都是些外在的東西,內心和精神得以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王陽明豁達,和對做聖賢這一志向有著無比執著的心,才有了心學思想。

錢財終究是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胸襟。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輕鬆,過得自在。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金子有時候會“吃人”。因為利益關係相互算計對方,致對方於死地,失去生命。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可見,“財”這隻攔路虎,它美麗耀眼的毛髮確實誘人,一旦騎上去,又無法使其停住腳步,最後必將摔下萬丈深淵。

莊子在《徐無鬼》篇中說;“錢財不積則貪者憂” ;權勢不尤則誇者悲;勢物之徒樂變。”

追求錢財的人往往會因錢財積累不多而憂愁,貪心者永不滿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常因職位不夠高而暗自悲傷;迷戀權勢的人,特別喜歡社會動盪,以求在動亂之中藉機擴大自己的權勢。

而這些人,正是看不破錢財之人,註定會有無盡的煩惱。權勢等同枷鎖,富貴有如浮雲。生前枉費心機,死後空持手一雙。

枷鎖所以能縛人,房子之所以能困住人,主要是因為當事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錢,就做了金錢的奴隸;放不下虛名,就成了名譽的囚徒。

莫不如退一步,遠離名利紛擾,給自己的心靈一片可自由馳騁的廣袤天空。

一位心理學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壞性的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於我們所想要的,而不是我們所擁有的。

這對於我們擁有多少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僅僅不斷地擴充我們的慾望名單,這就導致了我們的不滿足感。

你的心理機制說:“當這項慾望得到滿足時,我就會快樂起來。”可是一旦慾望得到滿足後,這種心理作用卻會不斷重複。

這個世界上本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完美的人;可是為什麼我們都那麼用力地去追求完美呢?

改變思考的重心,從我們想要的轉而想到我們所擁有的。不是期望你的愛人是別人而是試著去想她美好的品質。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擁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所居所附近亦有的樂趣。

別勉強自己去做別人,不要看到別人住別墅豪宅就想要豪宅;看見別人開寶馬香車就渴望擁有寶馬車;甚至看見別人的女友漂亮、妻子賢惠,就想把自己的女友、妻子換掉,世界上哪有那麼完美的事物、完美的人呢?

這樣不斷攀比的慾望,不斷追加的慾望使我們一刻也不能擁有幸福的感覺,你就會在慾望之路上越走越遠。

我們都知道外物都是虛假的,即使我們把它追到手,也不會感到滿足,反而會使人生出更多更大的慾望來。

而這一切都是無限的,都是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極端的盡頭,而這個盡頭是走向反面的。

為什麼說富不過三代,為什麼說樂極生悲?都是因為被外物的虛假牽引到了另外一個方向,失去了本該去維護已經擁有的,去追逐方向,以至於走到了彎路上。

因此,不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學會“物來而應,過去不留”,適當放下,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只有放下過於沉重的東西,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

當某一件東西帶給你的只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愁,各種各樣的負擔如山一般壓在你的心上讓你不能自由呼吸,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捨棄”不要為其所累,快樂自然會回到你的身邊。

《黃帝內經》說“氣順百病消”,氣順,人生才順。因為我們活得糾結、抱怨,不滿足身體往往很年輕就出現各種問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捨棄讓自己壓抑的,累的東西,放鬆心靈,才能對自己有更清楚認知。

別讓欲求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別讓虛妄的根源不斷擴大,使自己或者桎梏當中。

還給自己一個舒適生存空間,讓自己的人生是陽光普照,充滿趣味的人生。

1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墓集古人智慧於一體,乾陵千年無人敢盜,除技術外還有一絲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