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既符合歷史事實又不夠精準。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與景泰帝朱祁珏是父子關係;朱祁珏與成化帝朱見深是叔侄關係;宣德帝與成化帝是爺孫關係。好在成化帝的父親英宗後來又取代弟弟景泰帝復位,所以稱“爺孫仨“也算說得過去。一系三帝各留下一個寶貝:宣德爐、景泰藍、成化鬥彩雞缸杯。這三個皇帝且不論政績如何,就憑留下的這三件寶貝,就足以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 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必須緣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物件、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底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帶底座。其爐身形制規整,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作為書房陳設頗為雅緻。焚香其內,數百年曆史的厚重感隨香外溢。它通體光素,盡顯銅爐精純美質,銅質精良,入手沉甸,相當珍貴。
景泰藍,中國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春秋時已有此技術,到明代景泰年間製作最為精美而著名,故稱“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又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成化鬥彩雞缸杯,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屬於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在直徑約八釐米的撇口臥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一組繪雄雞昂首傲視,一雌雞與一小雞在啄食一蜈蚣,另有兩隻小雞玩逐。另一組繪一雄雞引頸啼鳴,一雌雞與三小雞啄食一蜈蚣,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由於是皇帝御用,要求極高,胎薄如紙,不達標準的一律銷燬,片瓦無存。存世量極少,難以仿造。
一系三帝,連續各傳一稀世珍寶,實屬罕見。據記載,宣德爐、景泰藍均以銅為製作主體,宮廷用量極大,以至一段時間民間禁止用銅,以滿足宮庭鑄造所需。真正的宣德爐存世稀少,拍買場上身價過億,仍一爐難求,故而仿造甚多。清未民初,社會動盪不安,景泰藍工藝幾度瀕臨失傳,幸得林徽因組織人手發掘搶救,得以發揚光大,最後竟然由皇家御用變成了工藝品,走入尋常百姓家,但珍稀程度已非前世。最估得一提的是成化鬥彩雞缸,由於存世量極少,拍買場上數億難求,是三個寶貝中最珍貴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