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中的:“君子求諸人,小人求諸人。”,《文子•長德》中的:“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這兩句話的意思分別是:君子要求自己,而小人則苛求別人;埋怨別人不如埋怨自己,求助於別人不如求助於自己。
則之遇到困難時,我更認同於“求人不如求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其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可以增強自己面對困難時的應變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能力強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人群中最出眾的;而能力弱的人 很多時候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遇到困難,求助自己而不是求助於他人,靠自己戰勝困難就可以很好地提升自我,鍛鍊能力,從而形成良性迴圈,讓自己因此變得更加優秀。
貝多芬幼時就患有聽力障礙,長大後被上帝奪走了雙目,幾乎要逼得他放棄音樂,但他具有自立的信念,以頑強的意志力“扼住命運的咽喉”,譜成《生命交響曲》。
海倫•凱勒又是一場高燒導致的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也是憑藉著一股自立、自強的意志力,終於寫成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名篇……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人與朋友結伴而行,途中遇到了一頭熊,朋友飛快地上了樹,卻拒絕幫助另一個人,那個人便用自己的智慧想出了一個活命點子,裝死躲過熊的捕捉。
求人不如求己,每個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行為標杆和準則,一遇到麻煩就請求別人幫助的人,終會一事無成。
但這並不是代表著別人的觀點、建議或者幫助就半點不接受、不採納。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其利也有其弊。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自己能得到的幫助也是祝自己通往成功的一臂之力的有效力量。
有句話說:“春冰薄,人情更薄;登天難,求人更難。”當你伸手求助於別人時,不如把手伸向自己,向自己求助,唯有自己才是永遠的依靠。
而西諺裡也有云:“天助自助者。”沒錯,唯有自己能夠奮發而上,成為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信賴。
如果自暴自棄,便無法自強,又有誰會瞧得起而樂意相助呢?我們固然不求“天助”,但“自助”絕不可無。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屹立不搖;只有一切靠自己,才能茁壯成長。
求人不如求己。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別人的能力更也不是自己的,所以才要自立自強,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精彩人生,生活得比別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