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寫作專題之七

有人說,會說話就會寫作。

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所有人都可以寫;二是寫作即是說話。

不同的是,平時我們說話或者是面對面,或者是透過訊號,寫作卻是透過文字與讀者交流。

一樣的是,無論是面對面說話,還是透過文字說話,如果“發言”令人反感、疲憊、“聽”不懂,我們都會想“轉身離開”。

那麼,我們要怎麼以“文”交談、“文”會友,呢?

其實也不難,弄明白以下這三個問題,你也能輕鬆寫出大家願意讀、讀了還想讀的好文章。

1、碎片化閱讀,我不想找不自在

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讀者是普通人,他們的閱讀不是在小花園裡,也不是在書齋裡,他們只是在忙碌之餘抽空兒閱讀。

閱讀的地方可能是在碼頭上、候車室裡,宿舍或者飯桌前,他們可能會一邊閱讀,一邊吃飯,同時還要思索自己的生活。

他說,現代的讀者是自由的,他不願意聽人驅使,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生活。

就是這樣,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每天一睜眼就是一堆破事,路上人群擁擠、公司檔案成山,回到家也是老人身體孩子作業,還有該洗的衣服。

這一天天心煩意亂的,誰有閒功夫看人寫的“八股文”?哪來的耐心看一篇羅裡吧嗦、不明所以的小“乾貨”?

又有誰願意終於忙完想休息會,躺在床上聽別人上課、講道理呢?

如果作者們能換位思考一下,能想通這些問題,也就差不多明白該怎麼寫文章了。

其實,也不光是現代,翻翻書架上我們喜歡讀的書,那些流傳多年的名著,內容不都是讀來令人輕鬆舒服的嗎?

比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樣寫:

他是個老人,獨自划著小船,在灣流中捕魚:八十四天來,他沒打到魚。

李白的詩中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這些傳世作品,就是這樣直白地、像說話一樣寫出來,卻被無數人喜歡。

魯迅先生也曾在《作文秘訣》一文中總結寫作技巧: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用真心去寫真實世界,去掉偽裝和粉飾,不要故作高雅,不要賣弄文才和學識。

這應該是“會說話,就會寫作”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2、準確定位,不要討人嫌

汪曾祺先生曾說,現代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界線正在逐漸消除,作者和讀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不要總想著自己是作者,而應該是:“咱們來談談生活。”

一定要明白,所謂作者,只是內容和觀點的分享者和講述者。

讀者或許剛好有空,想知道一本書的大致內容、或者正在為孩子的事傷腦筋。

他們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訊息來讀,希望看到些感興趣的、有用的文字——

如果不合口味、“話不投機”,繞過去就好;如果看不懂,搞不清,翻過去就好;遇到學究或領導,躲開就好。

就是這樣,我們的作品寫得很累,熬了好幾個大夜,累得腰痠背疼;我們寫得很苦,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把孩子哄睡、家務幹完才能寫;又或者我們寫得很爽,一氣呵成,甚至邊寫邊笑出了聲。

可這一切,又與別人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你寫你的、他忙他的。

就是這樣,我們辛苦寫出的文章沒有人願意看,我們分享的好辦法沒有人樂意試,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沒有人關心。

怎麼辦呢?

不如,試著思考一下這三個問題:

一、我是誰?

如果我是家長,我要如何與其他家長說話?如果我是上班族,我要如何與同事們交流?如果我是領導,我又該以何種姿態與人講話?

二、讀者是誰?

他希望讀到什麼內容?怎麼說話他才會聽?什麼話容易讓他反感?

三、我想如何溝通?

我想表達什麼?想以什麼樣的氛圍表達,是嚴肅緊張,還是輕鬆愉悅?富有詩意,還是充滿哲理?

如果在寫作之前,我們能靜下心來想清楚以上這三個問題,應該就知道以何種姿態、語氣來寫作了。

3、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棄讀

曾有人總結過,那些被人喜歡的文章,大都具有“交談感”,也就是像聊天一樣。

在聊天中,我們最討厭什麼呢?

討厭長篇大論,一說就停不來。

也就是說,我們要注意多用小段落、短句子——聊一聊,就喘口氣。

一項心理實驗表明,如果一個段落有四、五百字,就很容易讓人感到“疲勞”;而100字左右的段落,就不會引發疲勞感。

特別是現在,大部分人透過電子螢幕來閱讀,這本身就更加容易使眼睛感到疲勞。

想象一下,如果眼前的螢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字,別說閱讀下去,就算看一眼,應該就會立刻生出“疲勞感”,而放棄閱讀。

句子也是一樣,比較長的句子通常難以理解,還會顯得囉嗦,那就用短句子:一個句子儘量不要超過20個字。

其次,還要注意表述要準確和恰當。

“表達要準確”涵蓋了很多內容,這裡只說一些特別典型的:不要犯忌諱。

舉個例子:

有兩位新手作者在文章裡這樣寫道:

“如果你的孩子摔倒了,你會馬上去扶嗎?那如果他掉進水裡了呢?”(《正面管教》書稿)

“人終有一死,如果你的母親現在快要死了,建議你一定要放下手頭的工作,好好地陪伴她最後一程。”(《最好的告別》書稿)

像這樣的文字,道理是基本是沒問題的,但讀起來起卻特別讓人反感,無論文章寫什麼,大概都會果斷放棄閱讀。

其次是,不要以“我”為主。意思是說,文章裡經常有以“我認為”“我覺得”“我建議”等為開頭的句子,把自己置於領導、專家和教授的位置上,高姿態地為人指點江山。

當然,也不要動不動就問“你還在......””你是不是......”等等句子,如果一定要用,就要反覆斟酌,從語氣、語境、達意等各方面考慮,不要引發歧義。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那些太專業的、難懂的表達方式,也不要堆積形容詞去修飾句子;不要寫故做深奧、晦澀難懂的概念。

反之也不要過於口頭語,到處都是“嗯啊哎喲、去你的”等沒有意義的口水話。

要明白,寫作就是聊天,你怎麼聊天,就可以怎麼寫;

但寫作又不是聊天,話說錯了能馬上改口,文章卻不能。

2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荷葉寄愛》——一位女流浪者朗誦的抒情散文。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