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們來做一道翻譯題:鬼谷子說的“言必時其謀慮”怎麼理解?

由於語法及通假字的問題,要想翻譯這句話確實有點難度。

比如,句中的“時”是什麼意思?放在整句中就顯得非常突兀。以阿信並不淵博的古漢語水平來看,如果因為一個常見字而影響整句閱讀理解的話,那麼這個字很可能是通假字。

這個“時”八成是個通假字,它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妨去查詢一下類似的句式。

在《論語》裡有這麼一句話: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有個叫陽貨的人想見孔子,可是孔子覺得他人品不行,不想搭理他。這個陽貨有點心眼,於是送了孔子一頭小豬仔子。眾所周知,孔子是講“禮”的,如果“來而不往”,就“非禮”了。

於是乎,孔子一咬牙,一跺腳,決定回禮。但是,孔子也是個有心眼的人,他探察到陽貨沒在家時,方才大步流星的直奔陽貨家而去。

結果,怕什麼來什麼,孔子居然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當然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孔子時其亡也”,恰巧也有個“時”,而這個“時”恰巧是個通假字,通“伺”,也就是探察,洞察的意思。

如果,我們稍微發揮一下聯想能力來蒙一下的話,把鬼谷子中“言必時其謀慮”的“時”通假成“伺”,也就是“言必時伺謀慮”,句意就開始通順起來了。

在正式翻譯之前,不妨再看這句話之前的一句話“揣情最難守司”,這句話好理解,意思是說揣情最難把握。

難點在哪裡呢?言必時其謀慮!

因為揣情實在是太難了,所以說話一定要洞察到對方的真實想法。從哪裡考察呢?這也正好引出了下一句“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變”。

透過觀察,昆蟲飛行或蠕動,其中無不有利害關係,因此才衍生出各種事端變化。事情一旦來臨,便會有細微的徵兆。任何事情在剛剛產生之時,都呈現一種微小的態勢。

對於縱橫家而言,難的正是洞察到細微的勢態。

嘮叨了半天,這句話對我們有哪些啟迪呢?阿信認為有三點。

第一、說話並不難,難的是洞察到對方的真實想法。

第二、想知道別人的真實想法,就需要洞察細節中的利害關係。

第三、萬物的變化總有徵兆,人跟人之間的差距,有人能洞察,有人不能洞察。這個世界上,處處暗藏因果,只是我們大多缺乏修行,導致不具備洞察玄機的慧眼。

說話與謀略本質上別無其它,無非是建立在對人事洞察上的智慧,反觀我們人生的後知後覺,大多是因為缺乏對人性和世界的洞察。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散文】把玩終日,涕淚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