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病逝。關於自己的死,魯迅早有準備,所以他給家人留下了七條遺囑: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的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

  在魯迅的七條遺囑中,有一條是留給兒子的。那就是希望他長大後,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不要不切實際地去從事空頭的文學家或美術家。魯迅一代文豪,作品流芳百世,為何不讓兒子繼承其衣缽,將家學發揚光大呢?這就與魯迅先生的教子觀有很大的關係了。

魯迅先生的育兒觀

  魯迅先生曾在1919年發表過一篇文章,叫《我們怎樣做父親》。儘管他10年後才成為了父親,但並不影響他的育兒觀。他在文章中指出,傳統的父與子之間,一直是矛盾對立的關係。父對於子,具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兒子如果有話說,在未說之前就已經錯了。所以他主張改善這一關係,理解兒童的世界。

魯迅家人合影

  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一書中談到魯迅先生對兒子周海嬰的教育,更多的是強調“順其自然”。魯迅先生出生在大家族中,自幼受到嚴苛的教育。所謂的“禮儀”,將孩子教成木頭人一樣,見了人都不敢聲響,他是不願兒子再受到這樣毒害的。如果他們做錯了,允許周海嬰反駁,他們同樣笑著接受。

魯迅

  其中最能證明魯迅開明的例子,便是周海嬰的名字問題。魯迅在上海生活多年,對這個地方很有感情。而周海嬰出生在上海,所以便給他取名為“海嬰”。但魯迅卻對許廣平表示,兒子長大後,如果對自己的名字不滿意,可以進行修改。這在古代的家長制家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周海嬰低調的一生

  儘管魯迅先生是一代文豪,但他卻告誡兒子低調行事,不要以“名人的子女“自居。周海嬰生前也曾坦言,對於名與利,他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周海嬰的夫人馬新雲回憶,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飛坊62號,與住在64號的周海嬰是鄰居。孩子們在弄堂裡一起玩,但卻沒人知道他是魯迅的兒子。一直到初中,他都儘量不用“周海嬰”這個名字。

周海嬰與母親

  對於周海嬰來說,“魯迅兒子”這個標籤太為沉重,因為大家總會把他想象成他們希望的形象,認為周海嬰的文筆一定很好,或者周海嬰應該這樣、那樣,這種角色塑造,都讓周海嬰分外難受。魯迅先生便是提前看出了這一點,不希望兒子被外界的想法“綁架”,所以才不讓他從事文學家或美術家。或者是考慮到周海嬰如果從事文學之路並不順暢,可能會遭到群嘲,被人打入谷底,所以魯迅才未雨綢繆,讓兒子去做個普通人。

周海嬰

  而周海嬰也正像父親希望的那樣,憑藉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熱愛,考進了北大物理系,從此走上了嚴謹的科研道路,成為我國無線電方面的專家。他不願在魯迅的光環下生活,更不會向別人炫耀自己是誰的後代。他再三強調,要憑藉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績,去贏得社會的承認,所以社會各界對他好評如潮。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在獲知他去世的訊息後評價道:“魯迅之子是一個很重的頭銜,但他承擔得起。

賈淺淺被群嘲的原因

  反觀今天的賈淺淺,因為幾首粗俗的詩歌被群嘲。如果她不是賈平凹的女兒,或許大家看後一笑而過就算了。但她身上揹著“賈平凹之女”的標籤,行為卻與人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所以被人們不斷質疑。不是說父親是作家、文學家,子女就不能從事這個行業。而是如果沒有吃這碗飯的本事,就儘量不要擠破頭往這個行業裡擠。

賈淺淺

  或許因為上一輩的資源能讓你走些捷徑,但若徒有虛名,註定只能是空中樓閣。一旦崩塌,便是萬丈深淵。一些行業精英也儘量少一些功利心,不要總想著為自己的“二代”、“三代”霸佔行業資源。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也守不住。記住魯迅先生的四個字:“順其自然”。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代“畫龍第一人”:一幅畫價值3億,乾隆稱已達登峰造極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