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龍”被認為是中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產物之一,據《補三皇本紀》考證,伏羲氏“蛇身人首”,以“蛇為圖騰”。龍的具體形態就是蛇身,後又結合牛頭、鷹爪等特徵構成一個全新的形態。

許多人都認可這一觀點,最早關於龍的記載的《張果星經》認為:“又有輔翼,則為真龍”。如今所見到的龍像大多沒有“輔翼”,但也被稱為真龍,故龍本身隨著文化的發展而變化。

沒有“輔翼”卻被稱為真龍,從漢朝時就逐漸有這一觀念。起義之初,劉邦曾編造以“龍的後人”去斬殺“白蛇”的謊言,從而穩住軍心和得到他人幫助。

獲取天下以後,龍與天子之間便有著扯不開的關係。“真龍天子”出自明末作品《李自成》,可想當時龍與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被確認。有相關的文化意識後,藝術創作也隨之而起,如雕塑和繪畫等。南宋人陳容就將龍的形象畫得很好,被乾隆皇帝稱“已經登峰造極”賣出的價值更是3億元。那麼,他畫的龍是什麼形象?作品又如何?

以龍為主題的繪畫沿革

龍成為帝王專屬品是在唐朝之後,不過並不影響民間對龍的喜愛,雕塑、詩歌和繪畫等都能看到龍的身影,如辛棄疾的《青玉案》,詩曰:“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描繪的就是繁榮夜景之下,龍的舞動。

繪畫作品中,被認為最早的畫龍者為三國時期的曹不興。據張勃、許嵩《吳錄》的記載,曹不興是當時的“民間八絕”之一,深得孫權的賞識,後留在孫權的宮中作為宮廷畫師。為討好孫權,他特別畫出了《青溪見赤龍出水圖》。

在特點上,漢朝至唐朝時期多為“獸形”,宋朝以後逐漸轉變為“蛇形”。所以在唐朝以前的人們的信仰之中,龍不一定是蛇形,不過一定擁有翅膀。

東晉時期,《洛神賦圖》作者顧愷之也是畫龍高手,被認為“傳寫形勢,莫不絕妙”,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洛神賦圖》中,依然可以看到獸形的龍。南北朝時期的張僧繇更厲害,“畫龍點睛”就是出自他之手。唐代的重要代表有馮邵正、吳道子、孫未等繪畫大師,他們基本上採用獸形龍為主題,不過逐漸突出蛇身的特點,為宋朝的畫龍奠定基礎。

到宋代,陳容的畫龍作品脫穎而出,被清朝乾隆皇帝更是評價為“登峰造極”。

極具天賦的陳容

陳容是南宋時期的福建長樂人,於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考取進士,成功進入官場,曾擔任國子監主薄、建莆田太守和朝散大夫等沒有實權的官職。

在官場上沒有成就,但文學造詣和繪畫作品卻成就頗高,許多遺留下來的作品都已經成為稀有經典。其中,繪畫的天賦更高,許多作品都被後世爭搶收藏。

南宋時期,黨派之爭已經成為削弱皇權和尾大打不掉的一股力量,剛成為官員者必須選擇自己的隊友,否則無法適應下去,爾虞我詐、拉幫結派等都被擺上明面。不過,陳容並不喜歡這些,從而只能做一些沒有實權的工作。

當時,能夠給他以最大快樂的,並非是參加朝廷的各種慶典,而是同朋友一起喝酒和吟詩作畫,在輕鬆的環境下工作。當接觸畫作的時候,他並沒有表現出多強,但經過日復一日的摸索以後,基本上開闢出具有獨特風格的道路,加之天賦異稟,讓他很快就名聲大噪。

作品被後世認可

在眾多的學習中,龍給他的靈感非常強,因此後來所有的作品都聚集到畫龍上。由於作品比較突出和具有個性,因此被後人給出稱號為“所翁”。

相當有意思的是,他除了在國內有粉絲以外,日本的許多繪畫大師和收藏家都喜歡他的畫作。據說,日本1000多年以來都在尋找他的作品,並且模仿畫龍的方式,如今日本能見到的各種栩栩如生的龍,基本上都與陳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著名的日本畫家小泉淳作曾毫不掩飾地說:“我非常喜歡陳容的作品,他畫出的龍富有魅力,像是在紙上活潑亂跳,從來沒有借到如此傳神的東西,真是天才才能畫出的東西”。

聚集名氣以後,宋朝時期的許多達官貴人都“重金求龍”,排隊尋找他創作,並與他結成好友。據說,當時的宰相賈似道曾經採取巧取豪奪的方式並花費無數珠寶,也未能求得一幅陳容的作品。

如今,他遺留下來的最著名的作品有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霖雨圖》軸、收藏在廣東省博物館的《墨龍圖》卷和價格非常高的《雲龍圖》。

從三副作品上來看,都具有非常獨特的個性,每一條龍幾乎都被賦予生命力,可謂是“潑墨成雲,噀水成霧”。

據說,他在畫龍的時候同李白創作詩歌一樣喜歡喝酒,在醉酒的狀態下即興創作,筆墨之間毫不吝嗇,但就在看起來像是胡亂的圖畫之中,被畫出的龍躍然於紙上,擁有神奇的生命力。

乾隆皇帝特別喜歡收藏的的作品,曾經花費很大的力氣從民間收集,並且給出非常高的評價,認為他已經“登峰造極”,沒有人可以超越,堪稱古代“第一畫龍者”。

《六龍圖》拍出3億高價

統計發現,陳容雖然有很多的作品傳於後世,但被保留下來的並明確署名的只有22件,如今它們一分為二,一半收藏於大陸和臺灣,另一半流失海外。

2017年3月,流失海外的《六龍圖》在紐約佳士得被拍賣,成交的價格為4,350萬美金,約為3億多人民幣。而在拍賣之前,專家的評估僅是120~180萬,沒想到價格要翻20多倍。

有意思的是,被拍賣的這一副《六龍圖》正好是乾隆最喜歡的收藏品,在溥儀離開皇宮的時候帶走,從此流失於民間,並被海外收藏家收藏。

結語

自從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國內的無數珍寶就不斷向外流失,不僅給中國帶來嚴重的損失,也給全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這麼說,多數是因為這些作品或者珍藏物承載著中國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文明與文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國人民奮鬥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可以將已經遺失的文化還原起來。

文明的發展必將伴隨著文化的傳承,中華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文明的一部分,隨著這些珍藏物的丟失,全世界也跟著一起損失。《六龍圖》之所以價值連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與歷史有關。

如果它沒有被乾隆皇帝收藏過,那麼就如專家們所估算的那樣,頂多不到200萬元。不過,經過乾隆皇帝之手以後,性質就出現幾大轉變,最後以3億多元成交,可謂是翻了幾十倍,令人大跌眼鏡。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六龍圖》真正的價值所在。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狂人李敖生前曾罵過3000多人,唯獨對胡適嘴下留情,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