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過年也稱“過節”,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春節。大年初一也就是指的正月初一,是農曆一年當中的第一天。由於大年初一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朔日,因此,大年初一又稱“元朔” 。按照古代的風俗習慣,大年初一這一天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而且,沒有之一。

在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要早早起床,作為晚輩來講,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在受拜過之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用以表示對晚輩的慈愛。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之後,人們還要走出家門,向左鄰右舍和鄉親們恭賀新年,並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以便讓大家都能夠在新的一年當中財運亨通,萬事遂心。

宋朝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曾經這樣描寫北宋汴京的大年初一景象:“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朝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也說:

“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

而清朝顧鐵卿也在《清嘉錄》中寫道:“(正月初一)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由此可見,大年初一這一天的拜年曆史從未間斷過。

大年初一這一天除了拜年之外,還要焚香致禮,敬天地、拜歲神、祭列祖等,總之,這一天的所有活動既喜慶,又莊重。

既然大年初一這一天的所有活動既喜慶,又莊重,那麼,就會有許多禁忌存在。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大年初一一定要做到-----“一不催”、“二不打”、“三不吃”。否則,人們會感到非常“晦氣”。

那麼,什麼是“一不催”、“二不打”、“三不吃”呢?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一不催

所謂的“一不催”是指不催人起床。

“催”是促使人們趕快行動的意思。比如,催促、催辦、催討等。同時,人們也把“催”與“催命”聯絡在了一起,因此,便有了“催命鬼”一詞。

倘若大年初一時有人賴床,古人是不會催促他們起床的。因為在古人看來,一旦催促別人起床,就會使自己變成“催命鬼”,同時,也會使賴床者在新的一年當中“變成”“慵懶之人”。所以,是不能夠催促賴床者起床的。這就是所謂的“一不催”。

二、二不打

所謂的“二不打”是指不能打罵小孩和牲畜。

古人認為:大年初一是喜慶的日子,既不能有哭聲,也不能有牲畜的慘叫聲。否則,財神就不願意“登門送財”。因為財神是“喜神”,是非常不喜歡聽到非常悲慼的聲音的,而人們一旦打了小孩或牲畜,小孩和牲畜都會發出哭聲和悽慘的叫聲,從而引得財神不高興,進而使財神不願意“光顧”這個家庭,最後導致這個家庭在新的一年當中“難以生財”,所以,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是不能打罵小孩和牲畜的。

三、三不吃

所謂的“三不吃”是指早餐不吃稀飯、葷食,全天不吃苦菜。

古人認為: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一年當中的第一頓飯。這頓飯一定要“吃幹不吃稀”,倘若吃了稀飯,那麼,預示著一年的糧食收成都不好,連乾飯都吃不起了。因此,對於大部分地區來說,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不能吃稀飯的。在北方地區,多以吃餃子為主;而在南方地區,多以吃米飯為主。

同時,古人認為:大年初一的早上“仙間”會舉行“萬神盛會”,而神仙是“忌葷”的。倘若人們吃了葷食,就是在“冒犯”神仙,就是對神仙的不尊重。為了表示對神仙的尊重,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不能夠“特意”吃葷的。

古人還認為:大年初一吃苦菜意味著一年都會過苦日子。因此,無論家庭多麼貧窮,在大年初一這一天都是不能夠吃苦菜的。

以上所言就是所謂的“一不催”、“二不打”、“三不吃”。當然,這些都是舊時的風俗習慣,與當今的時代發展會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因此,是不能夠全部相信的。作為現代人來講,我們應該在參考古人過年的風俗習慣的同時能夠有所創造,從而使我們都能夠過一個令自己心情舒暢的快樂新年。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年少不懂祥林嫂,讀懂已是書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