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在讀散文大家林清玄的文章。
其中一篇《故鄉的水土》描述到:作者第一次出國,媽媽給他整理行李 ,讓他帶上一瓶家鄉的水土,告訴他無論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故鄉,就不會水土不服了。
作者進一步解釋:這是閩南人的傳統,祖先從唐山過臺灣時,人人都帶著一些故鄉的泥土,一點隨身攜帶、一點放在祖廳、一點撒在田裡,因為故鄉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蠻荒之地,墾出富庶之鄉。
此後,作者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的水土,時常把那瓶水土拿出來端詳,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
這些浸滿思鄉情意的文字,湧動於心頭的盡是溫暖和感動,讓我在不經意間想起故鄉、母親和曾經的一些過往。
記得20歲那年,考入本溪職工大學,隻身在異鄉。每次假期結束,離開家時,都要吃上一碗媽媽做的手擀麵,還要帶上一大飯盒的餃子。
回學校要趕早車,天沒亮媽媽就忙活起來,小心的掂著腳把面板悄悄地放到八仙桌上。和麵、拌餡。準備妥當,嫻熟的揉麵,揪劑子,很多時候,我要幫忙。媽媽都說不讓,看著他那滿是老繭的雙手,早生的白髮,和不再怎麼挺拔的身軀,總是在不經意間溼潤了雙眼。
在那艱苦的歲月,媽媽一直用她博大的愛,編織著我們五彩的夢。有太多道不盡的母愛本性,讓我動容,幸福無比。
不管是一包故鄉的水土還是餃子,都有著涓涓的母愛,有著故鄉的情懷,浴滿著母愛的光輝。在客居他鄉時,生髮力量。讓我們深深的懂得,無論身在何處,走到哪裡,都要有一顆知恩、感恩的心,都要時刻莫忘是故鄉的水土養育了我們,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童年、少年的健康、成長、快樂和幸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