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上古時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對於自然的認識也充滿了神祕色彩,對於自然充滿著敬畏,他們認為整個宇宙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這個主宰掌控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部族的命運。在上古文獻中,天和帝常常作為同義詞出現,人們不單單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其主持者,更是通過想象將其人格化,並賦予他們名字,例如風師謂之飛廉,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

另一方面來說,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往往要求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對於天象格外重視,這就促進了古代天文學的發展。根據史料記載,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爾雅》、《詩經》、《春秋》、《左傳》等書都有關於星宿的敘述以及天象記錄。

現在我們學習古代漢語或是歷史,當然不用系統學習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但是了解古書中常見的天文基本概念,有助於我們提高古籍閱讀能力,並對某些特定歷史事件加以理解和分析。

古人常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五個行星,它們又合起來稱為五緯。

金星古名明星,又名太白,因為它光色銀白,亮度很高。金星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稱為長庚,所以《詩經》有云: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木星古名歲星,古人認為歲星十二年繞天一週,每年都會出現在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並以此紀年。

水星又名辰星,火星名為熒惑,土星名為鎮星。

古人觀測日月五星的執行都是以恆星為背景的,古人認為恆星之間的位置是恆久不變的,可以利用它們作為參照物來說明日月五星執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通過長期觀察先後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座標,稱為二十八宿: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zi)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聯絡起來想象成其中動物形象,叫做四象。

以東方蒼龍為例,從角宿到箕宿看成是一條龍,角像龍角,氐房為龍身,尾宿為龍尾。巧的是這和西方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成某些動物形象很相似,如白羊、大熊、獅子等星座。

前面我們提過,古人以恆星為背景來觀測日月五星執行,而二十八星宿都是恆星。認識到了這一點,那麼古書中提到的"月離於畢"、"熒惑守心"、"太白食昴"這些關於天象的話也就不難理解了。"月離於畢"意思是說月亮附離於畢宿。"熒惑守心"意思是說火星居於心宿,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將熒惑守心視作不詳之兆,古代帝王自稱真龍天子,居於龍心臟的位置,自然會對帝王不利。"太白食昴"是說金星遮蔽了昴宿。

古人對於二十八宿的熟悉程度就像我們現在對於十二星座的熟悉程度,由於某些星宿特殊的星象,引人注目,成為了古典詩歌描述的物件。《詩經》"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戶"則是指參宿,因為參宿有耀目的三星連成一線。而有的星宿則被賦予神話色彩,我們所熟悉的牛郎織女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八星宿中的參心二宿也常被後人當作典故引用,《左傳·昭公元年》就有記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後世將兄弟不和睦比喻為參辰或參商。

隨著天文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天象的認識加深,出現了星空分割槽的觀念,古人常把上述的二十八宿作為主體,把黃道赤道附近的一週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二十八個不同的區域。

除了二十八宿以外,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北斗七星。許多文學作品中曾引用北斗七星,常見的無外乎是七星陣等。

北斗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古人將其想象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鬥身,玉衡、開陽、搖光組成斗柄。

古人對於北斗很重視,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別方向,定季節。把天璇、天樞連成直線並延長約五倍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誌。古人也通過北斗來定季節,因為北斗始終是圍繞北極星轉動的,多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定季節: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吳江柳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