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明清時代吳江地區文化發達,諸個文學家族在中國文學史上聲名卓著。從明代到清初,吳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世家為陶莊袁氏和葉家埭的葉氏。陶莊袁氏以袁黃為代表,著有《袁了凡綱鑑》。葉家埭的葉氏,以葉紹袁一門風雅聞名,全家詩文編成《午夢堂集》。

此時的柳氏家族尚寂寂無名。柳氏是一個外遷家族,明末因躲避戰亂來到吳江。春江公是柳氏始遷祖,他在明末由浙江慈溪縣遷往吳江東村,後來心圓公又由東村遷往北舍(也稱北厙),學洙公時又由北舍遷往大港。學洙的兒子柳球與柳琇分為南北兩支,柳球一支仍居於大港形成南支,柳琇一支遷往大勝村形成北支。柳氏到十八世紀中葉已經在經濟上有了積累,但是家族的富足僅僅是柳氏文學影響力漫長積累過程的一個開端。

清代乾嘉時期,柳氏家族的成員逐漸進入吳江文人的交遊圈。彼時吳江以郭麐為中心的寒士詩群蔚起。郭麐負才不遇而一寓於詩,著有《靈芬館詩集》《靈芬館詩話》等。郭麐與黎裡陳燮、同裡袁棠、袁鴻、朱春生等結成寒士唱和群體,他們師事袁枚,可謂乾嘉時代吳江性靈文學之代表。在這個詩歌群體中,柳氏家族的柳樹芳(1787—1850)側身其列。柳樹芳在地域文學群體中同聲相應,也在地域性的文學影響力建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柳氏科舉並不顯赫,自學洙成為國學生開始,雖然其後各代均有多人取得縣學監生的資格,但家族中並無科場佳音。到七世柳樹芳時僅靠捐納成了國學生,但是他因為將精力投入文學活動而在吳江一地獲得“詩名”。柳樹芳著有《養餘齋詩初集》四卷、《二集》四卷、《三集》六卷、《勝溪竹枝詞》一卷、《汾湖小識》六卷、《汾湖詩苑》一卷等。柳樹芳的交遊和創作實績讓他為柳氏家族贏得了地域文學影響力,他是柳氏家族名列縣誌《文苑傳》的第一人。

鹹同以來,吳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族逐漸呈現出鼎足而立的局面:雪巷沈氏、莘塔淩氏和大勝柳氏。雪巷沈氏,最著名的是沈懋德,曾續編張潮、楊復吉的《昭代叢書》。莘塔淩氏,最著名的是凌淦,曾續修《吳江縣誌》,又蒐集三百年來鄉賢遺著成《鬆陵文錄》二十四卷。就大勝柳氏而言,自柳樹芳起,柳氏家族逐漸在文學上有所創穫。八世柳兆薰有《鬆陵文錄作者姓氏爵裡著述考》一卷、《勝溪釣隱詩錄》二卷、《詩餘》一卷、《蘇詞箋略正編》二卷、《類編》一卷。九世柳應墀有《笠雲文稿》十卷、《賦鈔》二卷等,入選《吳江縣續志·文苑卷》。十世柳念曾有《鈍齋詩文存》一卷。大勝柳氏經過世代層累,此時已成為當地最具文學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日本學者稻田清一曾這樣評價:“從柳氏的家族規模、科舉地位以及將要論述的交遊範圍等方面來考慮,僅柳兆薰一家的勢力就要比一個村莊的支配者大得多。”

聯姻也是家族文學發展的基礎。柳氏大勝支與地方望族的婚姻關係非常密切,據《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譜》可知柳氏的婚配情況,他們選擇的婚姻物件多集中在吳江七大鎮:鬆陵、同裡、黎裡、壚墟、平望、盛澤、震澤,其中包括大量地方文學家族。

清末光宣以來,柳氏家族的文學影響力在層累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人物是柳亞子。柳亞子的曾祖母邱太夫人來自黎裡望族邱氏,祖母凌太夫人來自莘塔望族淩氏,是吳江名士凌退修的姐姐,母親來自吳江望族費氏,是名士費吉甫的女兒,其叔父的原配是凌退修的侄女、繼配則為雪巷大族沈氏。家族聯姻繼續保證了柳亞子一代的家族文學影響力。

柳亞子時代恰逢清末的社會變革,他在這樣的時代風雲之中應時而起,成為近代最大文人團體南社的創立者之一,併成為南社文學壇坫的主盟人。當柳亞子著力經營南社時,其故鄉吳江便是社團發展的一個重要策源地,他利用代際層累的文學影響力作為發展南社在吳江成員的基礎,也將吳江的地域文學創作推向了更廣闊的近代文學空間。

南社(1909—1923)成員高峰期達到1100多人,分佈於21個省區。吳江一地的南社社員達93名,居南社地域性的社員人數之最。吳江在南社中的重要地位與主盟者柳亞子籍屬吳江不無關係,這種號召力某種程度上得自於柳亞子代表的家族文化的感召力。分析吳江社員身份可知,其中有很多來自與柳氏家族關係熟稔的當地大族,如葉楚傖為汾湖葉氏第34世孫,午夢堂後裔;任傳薪為同裡退思園主任蘭生之子;沈文炯為戲曲家沈璟之後,祖父為道光進士,兵部尚書,南清流首腦,等等。

吳江一地的南社社員囊括了隸屬吳江的盛澤、黎裡、蘆墟、同裡等市鎮的文學家族成員。在一個由文學家族掌握著地方文學權威的吳江,這些家族成員參與南社活動,自然成為地方文學活動的焦點。柳亞子利用家族關係網路建構吳江南社群體時,已經決定了南社在吳江的文學影響力。

南社的吳江詩人群體是南社詩歌群體的代表,他們與南社文學相始終,引領了南社中的文學風氣,且將南社的詩歌創作地域化了。當然,這緣於柳亞子作為社團領袖和地域文學領袖的雙重身份。在吳江形成了以柳亞子為中心的詩人群,他組織了酒社、銷寒社、銷夏社等地方文人結社活動。吳江詩群在清末為激勵國人,又為免於清廷文網之禍,“庾其詞隱其旨以求抒其志之所鬱結”,在文學的表現手段上便是徵引歷史,回溯宋明遺民節義,成為南社文學創作的一支勁旅。當袁世凱竊國之後,南社陷入社團低潮時期,吳江詩群的創作卻達到高峰,“一時賦詩言志,多悲歌慷慨之音”。吳江詩人群的創作也成為近代“革命文學”的一個典型。

回溯柳氏家族文學影響力層累和擴大的歷史,從明末遷居吳江,到七世柳樹芳進入縣誌《文苑傳》,柳氏的代際財富和文學層累在逐漸進行。柳氏在吳江一地與文學家族的婚姻聯盟,讓柳氏家族的文學影響力在地方上更加牢固。當家族人物柳亞子得風氣之先,引領地域文學的發展與時代風潮相應和時,不僅鞏固了家族的地域文學影響力,更將一個地域文學群體推向了時代文學的舞臺中央。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飽經滄桑的古城——戚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