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是古代表章類文的“典範”之作。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文心雕龍》,說它是“志盡文暢”。

宋代的蘇軾說它“簡而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並把它與伊尹、傅說寫給太甲、武丁的奏表相提並論。蘇軾認為,自秦漢以降,以忠君為己任的臣子,沒有人寫出過這樣好的文章。

但是,當代一名叫胡覺照的陝西教授,因為這篇文章中帶有“忠君”的色彩,曾兩度上書教育部,給《出師表》冠以“愚忠”的罪名,請求將其移出課本。

更有甚者,這名教授還從《隆中對》裡看出了諸葛亮有“分裂華夏”的企圖。只恨諸葛武侯早已經作古千年,要不然,這位胡教授只怕還要向他追責。

一、《出師表》是一篇不能忽略的好文章

諸葛亮的這一篇《出師表》最早出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這一篇文章的出名,固然和當中包含的“忠君思想”分不開,但是它事實上是一篇文學價值頗高的“政治家範文”。

《出師表》的文字樸實而流暢,“理周而情切,志盡文暢”。在文章的開始,諸葛亮先是交代了自己上表的背景。

當時是他正準備進行第一次北伐,他擔心自己離蜀之後,後主劉禪不能正確處理朝廷內部的事務,所以語重心長地對他交代“修明內政”的必要性。

諸葛亮甚至連人員都給劉禪安排好了,哪一些是劉備留下來的諫臣,哪一些是經過他考察之後,覺得能信任的武將。並且他還不忘舉漢代興亡的例子,來說明“親賢臣,遠小人”的必要性。

講完了這些以後,諸葛亮又打起了感情牌。向劉禪介紹自己當初是怎樣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他又是怎樣感激並報答劉備的。用以取信於劉禪,並激發他的壯志。

從“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至“受命以來,夙夜憂嘆”這一段,當中的內容完全出於諸葛亮的真情實感,所以千百年以來,感動了無數的後人。

諸葛亮在《出師表》的前半部分揭示劉禪“不宜妄自菲薄”,我們在後半部分看到,他在感激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的同時,也沒有“妄自菲薄”。一邊表明自己二十一年來立下的汗馬功勞;一邊鼓勵劉禪勤心事國。

一個老臣,即使他位高權重,能這樣直白地把心中話講出來,並鼓勵軟弱的皇帝要自信,這一份真誠之心也是實屬難能。但最重要的,是他講得入情入理,完全發自肺腑,能夠令人信服。

從行文結構上看,《出師表》寫得跌宕起伏,層層遞進,邏輯性很強。先用“先帝崩殂”、“此危急存亡之秋”,把局勢的紛亂與危險講出來,讓人警醒。再用“待衛之臣不懈於內”開始,讓人情緒一緩。

蜀漢在當時已經失了“天時”,而“地利”並不能讓他們久守。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他們尚有“人和”但是要保持這種“人和”,皇帝就不能區別對待內、外之臣。

諸葛亮一步一步地,把劉禪引到對“修明治齊”的關注中來。然後以劉備的名義,詳細地安排文臣與武將的位置,這一點為保證他在出徵之後大後方政局的穩定,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但是乾巴巴地說理,並不能打動人。無論從政治目的,還是文章本身的要求來看,都必須要有“動之以情”的部分。於是,就出現了後半部分“臣本布衣”那一大段內容。

整篇文章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當中的真情也是同類古文中少見的。並且出現了不少成語,例如“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引喻失義”等等。可見,僅僅把它當成一篇鼓吹忠君思想的政治文章,是錯誤的。

二、諸葛亮的忠是“愚忠”嗎?

胡覺照教授曾經兩度上書教育部門,認為《出師表》裡的諸葛亮北伐,完全是出於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那時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

另外,胡覺照教授還認為諸葛亮為了北伐,完全沒有顧及蜀地百姓的生計。胡教授的這種觀點,在近代還頗有一些影響力。

記得在2007年的時候,有一家公司發售了一款以三國這段歷史為背景的RPG遊戲。而這個遊戲的作者,和胡教授持有相同的觀點。

於是,遊戲的作者把諸葛亮安排成了反角,並且讓男主角從諸葛亮的部下,變成了他的反對者。理由就是他連年發動戰爭,導致百姓死亡。

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我去查了一下,原來這位胡覺照教授第一次上書教育部的時間,正好也是同一年!真是太巧了,讓我懷疑他是不是受了這款遊戲的影響。

其實這一款遊戲的背景設定,表面上看反對的是諸葛亮這種勞民傷財的戰爭,但是背後反對的是天下大一統,其作者恐怕更像是胡教授口中那個主張“華夏分裂”的人。

諸葛亮前後《出師表》中講得非常明白,他之所以要北伐,一方面是為了完成劉備恢復漢室天下的雄心;而另一方面,則是他不能讓蜀漢坐以待斃。

只要認真看過兩篇原文的人,絕對不會得出諸葛亮是“愚忠”這樣的結論。他之所以發動北伐戰爭,純粹是因為他看出來,蜀地的天險不能永固,只能主動出擊,以攻為守。

那麼,反對北伐的一般會是什麼人呢?一般是就是南宋君臣那樣的人。因為畏懼戰爭而偏安一隅,年年向敵國納貢稱臣。吊著一口氣,最後被人滅國,造成十萬軍民投海而亡的悲劇!

當然,儘管我們多數人都看不上南宋小朝廷的窩囊,但是還是一直有人在鼓吹宋朝的繁榮富強,所以我就沒有什麼話好說的了。

結語

古代人的忠君和愛國,其實是根本沒有辦法分開的。因為在古代,忠君即是愛國,愛國即是忠君。非要指責古人有忠君的思想,也是十分荒謬的事情。

《出師表》即使不談當中的“忠君”思想,光講文學技巧,也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政論散文。所以才會被包括劉勰、蘇軾在內的名人推崇,清人丘維屏甚至把它與《離騷》相提並論,而這都是從文學角度去分析的。

沒有浮華駢麗的風文,但是有“理周情切”的敘事,與感人至深、甚至催人淚下的“真情”。這麼好的文章,為什麼要移出課本呢?

古代人的思想觀念和現代人有衝突,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時代不同,辯證地接納就好了,哪有潑髒水連孩子一併倒掉的道理呢?

這位胡覺照教授還曾經向教育部門推薦用華歆《止戰疏》那篇乾巴巴的文章,來代替諸葛亮的《出師表》,由此可見他的文學鑑賞能力。

13
最新評論
  • 1 #
    非得胡攪些明堂,才能顯現出他是個教授
  • 2 #
    為全面推動西化教育,必須把傳統文化傳承都清理乾淨。
  • 3 #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 4 #
    胡覺照的觀點,胡之說嘛
  • 5 #
    標新立異,狗欲成狼必吠天。胸無點墨,望文解字圖黃粱。
  • 6 #
    人各有志,不要妙筆生花,胡論世人就行以古代條件及疆域之廣有這文采觀點,我想如今世人都難及其右
  • 7 #
    老胡上書教育部, 諸葛孔明俺不服。 如果老胡生三國, 擒孫拿曹統漢圖。
  • 8 #
    單從文學角度看諸葛亮的出師表寫作藝術水平也極高。當課文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寫作上大有裨益!
  • 9 #
    能愚忠的人也是了不起的忠,一個民族沒有愚忠,德孝仁義還有希望嗎?任何國家民族一樣。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德經》:保留對於事物的感知,收斂人生多餘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