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 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於仁,有智慧的人利於仁。”

【評析】

關於“知者利仁”,有註釋者解釋為“聰明人知道仁有利於自己而為仁”,我覺得這句話有點勉強,而且也不符合孔子一以貫之的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觀點,把君子追求仁看成是利益驅動,是對仁的一種貶低。所以我解釋成“有智慧的人會做有利於仁的事”。

孔子在這一段中強調的是,如果人沒有仁德,就會因為忍受不住 貧窮而去做違法亂紀的事。孔子說的這一情況是客觀存在的,許多犯 罪記錄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如果把安於貧困也當成一種美德,在今 天來說就顯得非常消極了。我個人還是覺得“窮則思變”比較好,在 貧窮中要積極想辦法用合法的方式去擺脫貧困,而不應該為了維護仁德的美名而安於貧困不作為。

至於保持仁德能不能使人快樂,能不能使人獲利,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1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過年須在家鄉里才有味道。|在十位名家筆下的春節裡,細品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