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無如命何” ——
《史記·外戚世家》選講(中)
【原文】
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1]。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2]。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3]:“必置我籍趙之伍中[4]。”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強,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5]。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6]。其明年,立少子武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
竇太后
竇皇后親早卒,葬觀津。於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尊竇後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
竇皇后兄竇長君,弟曰竇廣國,字少君。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7],其家不知其處。傳十餘家,至宜陽,為其主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得脫,不死。自卜數日當為侯,從其家之長安[8]。聞竇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小,識其縣名及姓,又常與其姊採桑墮[9],用為符信[10],上書自陳。竇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復問他何以為驗?對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於傳舍中[11],丐沐沐我,請食飯我[12],乃去。”於是竇後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賜田宅金錢,封公昆弟[13],家於長安。
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竇太后後孝景帝六歲崩[14],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
【註釋】
[1]良家子:良家之女。[2]與:參與。行:行列。[3]主遣宦者吏:主管遣送宮女的宦者吏。[4]籍:名簿。伍:列。[5]更:交替。[6]年紀最長,故為長公主。[7]略賣:劫掠出賣。略,掠。[8]跟從他的主家。[9]採桑墮於樹下。[10]符信:憑證。[11]姊離開我西到長安時,與我在傳舍裡訣別。傳舍:驛站中的宿舍。[12]姊要來洗頭水為我洗頭,又請求飯菜給我吃。[13]公昆弟:同祖的兄弟。[14]建元六年,前135年。
竇太后以良家子侍奉呂后。呂后要把她們賜給諸王。她希望去靠近家的趙國。她請求宦者說:“必置我籍趙之伍中。”但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竇太后悲傷涕泣,心怨之。由於外在偶然的原因,竇太后去了代國,成為文帝劉恆的妃嬪。個人的意志和行為與其結果相背離。然而此不幸又是大幸,“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敘述時一“獨”字,表現了此歡合的偶然性。更具有偶然性、非理性的是:代王的皇后不久死去,且所生的四男也相繼去世。如果代王后之死尚有一定的可能性,那麼其四子相繼死去,則使人難以相信。但正是此偶然性和非理性,成就了竇太后及其子女,竇姬立為皇后,其長男景帝立為太子。在竇太后的人生遭遇中,充滿了神秘性和偶然性的因素,難以用人的理性予以解釋;同時,竇太后本人的意志和行為所起的作用甚微,而外在力量處於支配的地位。因此,竇太后的人生遭遇如果沒有神秘之命的預先設定,史家又能作何解釋呢?
司馬遷接著敘述說,竇太后的弟弟竇少君,年少家貧,被人掠賣,輾轉遷移數家,命運不可謂不慘,但是他終於與其姐竇太后生死重逢,被封為列侯,其遭逢真有云泥之隔。而且此遭逢具有相當大的偶然性:一是山崖突崩而他獨不死;一是他事隔幾十年後仍記得年少時與姐姐分別的情形。正是姐弟的重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故才產生驚喜交集的美學效果:“於是竇後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唐代詩人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在亂世當中,生是偶然,死倒是必然。亂世的偶然相聚,使杜甫和妻子驚喜交集,“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原文】
王太后,槐里人,母曰臧兒[1]。臧兒者,故燕王臧荼孫也。臧兒嫁為槐裡王仲妻,生男曰信,與兩女[2]。而仲死,臧兒更嫁長陵田氏,生男蚡、勝[3]。臧兒長女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而臧兒卜筮之[4],曰兩女皆當貴。因欲奇兩女[5],乃奪金氏。金氏怒,不肯予決[6],乃內之太子宮。太子幸愛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美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先是臧兒又入其少女兒姁,兒姁生四男。
景帝為太子時,薄太后以薄氏女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寵。薄太后崩,廢薄皇后。
景帝長男榮,其母慄姬。慄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慄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慄姬[7],慄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慄姬短於景帝曰:“慄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8],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9]。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慄姬[10],曰:“百歲後[11],善視之。”慄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12]。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13],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慄姬,因怒未解,陰使人促大臣立慄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14],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15]!”遂案誅大行[16],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慄姬愈恚恨,不得見[17],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景帝崩,太子襲號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封田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
【註釋】
[1]臧(zāng)兒:原燕王臧荼的孫女。[2]兩女:長女王太后,小女兒姁(xǔ)。[3]更嫁:改嫁。田蚡(fén):封武安侯。[4]筮(shì):用蓍(shī)草來占卜。[5]以兩女為卓異。奇:異。[6]臧兒強行把女兒接回家,但金家不肯解除婚姻關係。[7]過:逾,超過。[8]祝:咒,詛咒。唾:唾罵。[9]望:怨恨。[10]屬:囑。[11]人生百年,百歲後即去世。[12]恚(huì):憤怒。嗛(xián):心懷怨恨。[13]曩(nǎng):以往。符:吉祥的徵兆。[14]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前722)。[15]而:爾。[16]案:審判後定出結論,即判決。[17]不能見到景帝。
王太后
王太后的命運也頗多曲折。她先嫁到金王孫家,生一女。因占卜的神秘原因,母親臧兒把她強行帶回家。金氏不肯解除婚約,臧兒一氣之下把她送給太子。可以說,她的婚姻遭逢是受她母親支配的,且出於神秘的原因。在爭立太子的過程中,她雖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她個人的意志和力量所產生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這主要來自於外在的恩怨情仇。一是長公主與慄姬的交惡;二是慄姬與喜怒無常之景帝間矛盾的激化。皇權的本質是極端獨裁,變化莫測。昨天你是皇后,就母儀天下;今天打入冷宮,就四面楚歌。東方朔《答客難》曰:“用你則為虎,不用則為鼠。”專制皇帝的喜怒愛樂、愛恨情仇,皆是國策。
(劉國民先生)
[作者簡介]
掃一掃 遇見丹曾 遇見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