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是孔子所說的話。
你給女人好臉色,她就忘乎所以,對你無理起來;你要是疏遠了她,她又會怨恨你。怎麼跟她們相處呢?
孔子面對情感問題,也是一團困惑。孔子雖然是眾人之師,但是他不理解女人,他不懂女人。因為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教育上,放在心中的大的志向上,對女人他不上心。才會對女人以及情感表示困惑。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喜愛她時,總想叫她活著;討厭她時,總想叫她死掉。愛情出現的時候,又想她他生,又想讓她死,真讓人困惑。
愛情讓孔子感到困惑。因此,孔子是個不懂女人且對愛情充滿困惑的老師。“故天下之大,唯女人為吾惑也!”
另外,孔子不懂女人,不懂愛情,那麼孔子所建立的仁愛思想的“愛”到底是什麼呢?本質是什麼呢?沒有女人參與的“仁愛”會正確嗎?儒家思想的愛並沒有真正的揭示愛,把君臣與父子,夫妻之間的情都歸為順從與遵從。這是有問題的。
另外孔子強調愛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對的。愛就應該給別人自己所喜愛的。但是愛的本質以及內涵並不全面。
愛的本質是在自己付出與給予的同時,得到對方的反饋,對方的給予。只有雙方得到了精神或者物質的滿足,才是真正的愛。愛,是雙方心靈的共鳴。愛不能夠一方的孤立存在。愛一定是雙方的。愛包括夫妻之愛,父母與孩子的愛,長輩與孩子的愛,也包括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都可以有愛,但是夫妻之間與家人之間的愛,要高於外面的人。愛要分輕與重,近與遠。愛是有界限的,不能夠過界的。愛還不能夠給予過多,多了就是溺愛,反而是傷害。
沒有愛情的“仁愛”實際就是空白的,是虛偽的。所以儒家思想必然被社會發展的洪流所拋棄。
認知美、探尋美、
發現美、熱愛美。
追尋美的足跡,
過美麗人生。
用美麗文字,
愉悅心靈。
編者茹立文,
文學愛好者,
喜歡文學與詩歌。
願生活與詩常相伴,
願歲月與美常相依!
圖片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