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歷史,全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是一座“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
在太原有一座古寺,始建於唐代景雲元年,這就是有名的龍泉寺,龍泉寺位於太原市西南二十公里的風峪溝內沙河北岸,南距晉祠·天龍山風景名勝區5公里,北接蒙山大佛3公里,東距晉陽古城城池遺址3公里,是晉陽古城宗教祭祀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王李世民曾以山腳下四季常湧的泉水洗浴戰馬,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冊封為大唐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登基成為大唐天子,泉水因此得名“龍泉”。隨後在此山建寺一座名為“龍泉寺”。
龍泉寺的金棺之謎龍泉寺在金、元兩朝毀於火災。明朝初期在原址重建。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對於這樣的保護單位還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這種土木結構的古寺廟,消防方面的重視程度更重。2008年5月,在龍泉寺修建消防水池時,施工人員在龍泉寺大殿向東一塊空地挖掘水池地基時,突然挖到下方有硬物出現,經過清理以後,發現了一扇特別奇怪的石門,於是立刻通知了當地的文考古研究所,然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經過考古學家大的鑑定,這裡早期是一座佛塔,其上層建築已經被毀壞,只剩下了能看到的佛塔的座基,而那個門就是通入地宮的門,從這個門進去後能看到牆壁上有精美的計劃,裡面還有一座石涵洞,表面有很多精美的花紋和文字。這樣的發現讓考古學家開心了,為考古提供了大量的資訊,覺得特別的有價值。
石壁上的銘文也很有考古的價值,這些銘文是由武週期間由安西大都護田楊名來供養的,田揚名是唐聖曆元年至長安四年(698~704年)的安西大都護。據《舊唐書·西戎傳》載:“其安西都護,則天時有田揚名,中宗時有郭元振,開元初則張孝嵩、杜逼皆有政績,為夷人所伏。"如今的考古學家在這個石門裡面不僅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壁畫和銘文,而且還發現了一個鎏金棺材,而且周邊還散落著一些木質的棺材板,但是因為時間久了已經腐爛成了碎片。
考古專家們進行了進一步的動作,開啟這個鎏金棺材後,裡面卻還有一個繫著綢帶的銀質棺材,當時考古學家以為是一個舍利子,開啟這個銀棺材后里面卻還有一個棺材,是一個繫著綢帶的金棺材,到這一步之後,專家們就沒有繼續往下拆開了,為什麼是這樣一層一層的包裝呢?
當然,從佛教寺廟裡面出土的文物,專家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舍利子,不過這還只是猜測,具體的結果還不清楚。開啟到這一步後就沒有繼續了,因為大家心裡惶惶的,不知道會拆個啥出來。
考古專家稱,之前在相關的寺廟裡面也發現了類似的文物,法門寺裡面的佛骨舍利就是被7層小的棺材封住的,而且製作還特別的精美,因此根據這樣的情形,專家猜測龍泉寺裡面的這個金棺裡極有可能是佛骨舍利子!
為何不繼續開啟?有的人就好奇了,為什麼金棺不繼續打開了呢?也有的人說專家不開啟是對的,因為對文物有了更好的保護。當然並不能因為好奇心就隨便開啟,有可能開啟後就會造成文物的損失,當年發掘定陵就是最慘痛的教訓!
確實如此,因為石門被開啟後,裡面的物件就開始變色,包括系在銀棺外的綢帶顏色開始變得不是那麼的鮮豔,這就是外部空氣開始在氧化這些文物了,這也就是專家不去繼續開啟的主要原因所在!
基於這樣的情況,再加上當年定陵發掘的慘痛教訓,特別是這些久埋在地下的文物,一旦遇到空氣,極有可能會被嚴重毀壞,而失去了原本的價值!因此,考古學家決定不去開啟這個金棺。
定陵地宮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來看看,為什麼那些文物遇到空氣後就會變色變質呢?在中國的考古史上,最大規模的發掘莫過於位於西安市的秦兵馬俑,當年剛出土的時候,這些兵馬俑是活靈活現的,而且都有彩色的衣物和髮飾,但是由於被空氣侵蝕後,現在的兵馬俑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顏色,完全沒有了原來的那種感覺,不過秦兵馬俑還是能體現出當年戰國時代大秦國兵士的霸氣!
空氣是一個統稱,在不同的環境下其構成會有些區別,地面和地下的空氣是不可能被隔絕的,但是其組成部分卻不一樣,最主要的是氧氣的含量有些區別,再加上地面下的溼度和問題的不同,就會對原來的文物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一旦開啟後,文物的表面就會被氧化,最終失色或者毀壞。
當年的兵馬俑被發現的時候也是一個偶然情況,那個時候最缺乏的就是這樣的無氧的保護環境,因此大部分的兵馬俑就像穿了舊衣服的泥人,想恢復都比較難!不過因為科技的發展,有了更好的考古環境,對於兵馬俑的保護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最為遺憾的就是當年兵馬俑出土的時候這樣的技術卻沒有用上!
最後不過這個金棺遲早有一天會被開啟的,正因為現在的技術逐漸開始成熟,不過也期待著能看到裡面到底為何物,是舍利子還是其它的更有價值的文物呢?相關專家依然提醒,當下的時機未到!不過,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