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習俗不一,有的是大年二十八貼春聯,有的是大年二十九貼,有的則是三十上午貼。大都是這三天,所以今天可以貼春聯了,提起貼春聯,我想起了一件事:就是朱之文寫春聯,並在網上公開炫耀。我小談一下對此事的看法。
春聯好多都是從商店、街邊買成品,但也有些書法家或是書法愛好者,再或者買不起春聯的人們,就買些紅紙來自己寫。一些書法家每到過年前會開展一些贈春聯活動,而朱之文也加入了贈春聯的行列。眾所周知,朱之文是一位農民歌手,一幅好嗓子征服了全國的觀眾,他的成功和成名證明了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也讓好多懷揣夢想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他作為歌手這方面我是很受鼓舞、也很崇敬的。可能是人一出名就想在其他領域倒騰點事,就像牛群說相聲出名了去當縣長、去攝影一樣。朱之文唱歌出名後想在書法領域中有所斬獲,這種想法也未嘗不可,也值得推崇。比如唐國強、陳道明,甚至徐錦江的書畫都很好。朱之文我認為錯就錯在他沒有書法的基礎,現在是學習階段,他應該潛心學習,而不是像書法家一樣去給人家企業、單位題字,去寫春聯贈送,去在網上炫耀他的書法,因為他的書法作品確實不敢恭維。有圖為證。
說到這裡,我怎麼就想起趙本山和宋丹丹一起演的一個系列小品:第一部叫《昨天今天明天》,講述了一對普普通通農村老頭、老太太被邀請參加節目《實話實說》,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評說和展望,也展現出了兩位老人的不同心境。第二部叫《說事兒》,兩位老人再次被邀參加《小崔說事》,這時期兩位老人的心境差距就更大了。其中《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一個橋段:宋丹丹飾演的白雲老太太在展望未來時說了一句話:“想過去、看今朝,此起彼伏,於是乎,我冒出個想法,我想寫本書......”趙本山扮演的黑土老頭立馬搶過話題說:“拉倒吧,看書都看不成,寫啥呀?”小崔說:“現在出書熱,寫一本也行。”白雲又說:“人家倪萍不是有本書叫《日子》嗎?我這本就叫《月子》。”黑土說:“你要寫《月子》,我也寫本書叫《伺候月子》。”第二部小品《說事兒》更是把這種“一成名就飄”的心態表達到了極致,白雲不僅穿著貂,還說自己坐專機過來的,並說自己的《月子》出版了。但遭到了黑土的揭秘《月子》全部白送了,還說她三天憋出六個字,怎能寫好書呢?我用了這麼大的篇幅寫趙本山的這兩部小品作品就是為了說明出名了不要飄,還要做好本職工作,想跨入其他領域也可以,但要學好之後,再展示給大家。
期待朱之文更多的好歌,也期待他在書法領域有所斬獲,但前提是先練好,不要讓人有一看到他的書法就想讓他好好唱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