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愛美,是人的天性。即便古代的社會生產力遠遠不及現在,這種天性也從未發生過改變,反而在不同時代都產生了不同標準、不同形式的美。

為了實現外表的美麗,人們在衣著服飾上就花費了大量功夫,或是工藝技巧直到現在都值得讚歎,或是華麗無比造價高到讓人難以接受。

對掌握著全國一切權力的宮廷中人來說,兩者都需要具備。但與此同時,衣服又不僅僅只是衣服,透過對它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及其背後蘊涵著的諸多文化。

一、特殊的時代環境造就了當時的衣著華麗之風

1、蒸蒸日上的國力發展提供了享樂的基礎

都鐸王朝在英國曆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就是都鐸王朝正是英國從封建主義轉變為資本主義的過渡時期,這也使其被學者普遍認為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在都鐸王朝早期,英國仍然只是一個傳統的不發達的農業國家,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毛紡織業尚且遠遠不如歐洲大陸,其他方面的產業更是不必多說。

有鑑於此,當時的英國內部出現了重商主義,認為“貨幣是衡量國家富裕程度的標準”,只有透過扶持工商業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繁榮才能最終帶動整個國家的富強。都鐸王朝的統治者對這種論調深以為然,並將重商主義思想融入到國家治理的政策當中。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進入了一種騰飛的狀態,遠洋貿易開始興盛,並且在英國武力支援下縱橫全世界;圈地運動的進行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王室透過摧毀寺院土地所有制的方式以侵佔大量寺院財產,並用來扶持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的成長;價格革命導致老貴族們不得不採取變賣土地的方式來還清負債。

封建貴族土地所有制也趨近沒落。再加上新舊城市的交替興起與衰弱,財富轉移也得以實現,這使得當時的整個英國都進入了一種繁榮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潛藏在心底深處的享樂主義自然就產生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看似取之不盡的財富,浮躁的人心與動盪的社會,無一不刺激著人們進行大筆消費以滿足自身的各種慾望,平民如此,貴族更是如此。

尤其對於貴族們來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他們花費巨量錢財。事實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之所以會走向崩潰,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老貴族們的貪圖享樂所造成。而在眾多消費內容當中,穿著華麗的服飾這不是最基本的一件事嗎?

2、文藝復興所帶來的思想變革

由於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歐洲在羅馬帝國解體以後再也無法恢復到原先的統一狀態當中,采邑制則成為那個時代的主要行政體制。

久而久之,封建王權在一定程度上就被瓜分和削弱了。不要說再形成一個如羅馬帝國那般的統一政權,連保住自己手中的王權都不容易。

相比之下,宗教作為一種無視語言、民族、地域的思想文化,則在歐洲人民心目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也因此,教會的勢力在當時無比強大,以至於有時敢與封建國王們搶奪國家的最高權力。

而宗教則認為人的肉體和慾望都是低賤的、自私的乃至有害的,只有當人們將這種慾望節制到最低甚至是破除一切慾望,才可以最終實現自身道德的完善,這也是著名的禁慾主義。

有趣的是,由於當時教會的崇高地位,這使得許多宗教內部人士反倒達到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境界。

在這種環境下,人性受到了極大的壓迫,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正所謂有壓迫就有反抗,文藝復興運動便是其中相當著名的一次。

它最先發源於義大利的各個城邦當中,之後逐漸蔓延至西歐各國,英國當然也包括在內。

就像是被憋壞了的孩子觸底反彈一般,原先的人們是有錢都不能亂花,現在是沒錢都要亂花。整個社會就像是打開了一個閥門,消費慾望從裡面源源不斷地噴湧而出,追尋華麗的服飾則是釋放消費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華麗的背後並非僅僅只是財富的展露

1、不同的服飾代表著不同的社會等級

在古代封建主義制度之下,人被劃分為了三六九等,最高等的自然是佔據統治地位的貴族階級,廣大平民百姓尤其是農民階級則是飽受剝削壓迫的物件。

貴族們為了更好地區分出自己與中下層平民的不同,或者說是為了展現出自己身份的優越,便將服飾的華麗程度作為一種重要手段。

正如我國古代除皇帝之外的人都不允許身著黃色衣服一樣,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曾頒佈過《禁止奢侈法》來將服飾從法律上作為一種區分社會等級的標誌。

雖然這個名字看似是為了禁止奢侈之風,但它其實只是把奢侈變成了王公貴族們的專屬,從而使衣服帶上身份等級的內涵。

該法案規定,“只有騎士及其以上的等級才可以穿戴天鵝絨斗篷或絲綢制長統襪;只有伯爵及其以上的爵位的婦女可以穿著紫色絲綢或金銀衣料”。

只要不同等級的人嚴格遵守這些規定,那麼只需要觀察服飾便可以精確判斷出該人所處的社會階級,這對貴族們進行高效率的人際交往無疑是具有一定幫助的。

可以說,衣服不再僅僅只是衣服,而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體現,甚至成為了一種精神文化。不過這種文化也只能大範圍存在於古代社會,現代則基本已經失去了傳播與發展的土壤。

2、突出強調騎士的價值文化認同

前文已經提到,歐洲自羅馬帝國解體以後就從未再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再加上其他因素,導致歐洲境內始終分佈著大大小小數百個政權。

既是為了自保,也是為了擴張領土,歐洲封建主們開始對部分人進行正規化、程式化的軍事訓練以讓他們為自己作戰,這也就是歐洲著名的騎士。

不同於繼承父輩的爵位而天生就是上層階級的那些貴族,騎士雖然也屬於貴族階級的一部分,但他們的爵位卻大多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奮鬥而來,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原先也只是平民而已。

為了將這些原本是平民的騎士徹底與自己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致對外的統一戰線,歐洲貴族們便必須為騎士建立一種統一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念。

騎士精神當中謙卑、榮譽、犧牲等精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讓騎士們的身份變得崇高起來。除了需要給他們頒發象徵著崇高榮譽的勳章外,還要讓他們在平日的生活當中逐漸形成一種華麗之風,衣著的華麗便包括在其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宣揚華麗的衣服其實也是統治者們的手段之一,這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三、都鐸王朝的衣著華麗之風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事實上,在都鐸王朝早期,衣著並非是以華麗著稱,簡樸才是那個時代的主要特點。

當時的服裝樣式與人體更為接近,肩頭和腰身也比較自然,製作材料則通常選用顏色偏向於灰暗的皮草。即便是王公貴族的衣著風格也是能說具有貴氣,華麗之風遠遠談不上。

到了亨利八世統治期間,服裝樣式才開始變得豐富多樣起來,不僅衣服本身的製造材料價值驚人,上面的裝飾物也逐漸增多且越顯華貴,服飾整體也變得誇張許多,不再是為了實用而設計。

到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時期,這種服飾的華麗之風達到了頂峰。但是,這種華麗絕非僅僅只是在於寶石、製作材料等,衣服本身的工藝含量和圖案裝飾技巧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因為英國本身就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之外,伊麗莎白一世的主觀意願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即便是她那些華麗的服飾穿著起來再怎麼不方便甚至是有害健康,她卻更看重衣服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這是她彰顯自身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手段。

總結

總的來說,都鐸王朝時期的服飾華麗之風,既是英國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所引發的必然結果,也是英國人為了追求享樂所做出的主觀選擇。

隨著人類社會階級的產生,衣服就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種禦寒保暖和蔽體遮羞的工具,它在更多時候成為了一種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性工具。

誠然,華麗的服飾確實更容易吸引到人們的目光,也能使穿著者本身更加豔麗,但如果不是另有目的,又有幾人心甘情願地忍受穿著它時的不適呢?

5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張愛玲: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只是多了份包容和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