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們總是去看自己希望看到的,而不多做思考,經年累月,所經歷的每一個故事,所選擇的每一個路口,都隱藏的一個答案。”

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

我們總相信人的皮囊下,還住著一個靈魂,而靈魂看不見亦摸不著,好像不會生病也不會痛苦,那它重要嗎?我們似乎也給不出答案。

但翻一翻蔡崇達的《皮囊》,好像隱隱約約在其中找到了答案。《皮囊》是一部有著小說質感的散文集,它以平實、冷靜的語言,描繪著一幕幕溫暖而又殘酷的故事。在那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人的皮囊下發自靈魂的吶喊,我們從這吶喊聲中,似乎能窺見心靈的真相,認人又認心,在無數的皮囊下,是一扇通向心底深處的大門,讓自己“看見”自己。

我們時時呵護和建造著皮囊,又時時不滿足於皮囊帶給我們的榮耀與光環,夜深人靜之時、與外界發生碰撞和變化之時,都轉歸於向內在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或許那個東西叫使命,也是靈魂抵達。

世界上的很多不認同,並非真的不認同,只不過沒有走到那個人內心深處而已,一旦一個人直視自己的內心,認清心中所想,那麼她自己就會迸發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在父母和朋友身上的故事中,作者全面地探討了皮囊這個概念。探索了很多人生重要的大命題。

第一個問題是,肉體和靈魂哪個更重要?我們分別應該怎麼去對待他們?

第二個問題是,人為什麼需要信仰?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鑑別你是否為自己的目標進行了有效的努力?

精神世界的廣度和深度,其實是依靠一直向外去交流、碰撞而達到的,或許正因為靈魂的這種需要,所以人類才有了肉體,肉體,其實就是用來容納靈魂的容器。所以這兩樣其實是沒有哪一樣更重要的,真正美好的人生,需要有深邃的靈魂,也需要有堅韌的皮囊。

蔡崇達在第一個故事裡講到了皮囊堅韌的代表者,他的奶奶,這位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她把小孩兒扔進海里讓他學游泳,小孩兒差點溺死,旁人都看不過去罵她沒良心,她卻說了一句話:“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句話,一個再天才的年輕作家都沒辦法創作出來,能說出這句話,必定是有過人的豐富閱歷,才可以這樣通透、一針見血。這位奶奶還說,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什麼叫會用肉體?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你的肉體撐得起你的靈魂,而不要讓肉體成為靈魂自己的負累,否則任你思路多麼廣袤開闊,你也無法得到完整的自由。我們現代人其實是越來越不喜歡運動的,但與其說不喜歡,倒不如說,越來越無需運動。

每一種困難,都有神靈可以和你分擔,商量,發覺了世界上有我一個人承擔不了的東西,才覺得有神靈真的挺好的。”這句話解釋了人們需要信仰的原因,人們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所以才出現了神明。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老一輩人總是非常迷信,卻不理解,在那個人人不自主,沒有家人庇佑,又沒有能力去改變的生存環境裡,人們可以依靠的就只有看不見的神明。

信仰,其實是人們消解人生中邁不過去的坎兒,難以磨滅的苦難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們人人都需要去找到這樣一種消解方式,而且也應該去學會理解別人的消解方式。

這個人人高喊著夢想的年代,為什麼會有那麼人的夢想無處安放呢?他們好像都很努力,但是為什麼還是失敗了,那麼你究竟有沒有為了自己的夢想做出有效的努力呢?

而如何鑑別我們是否為自己的目標,進行了有效的努力呢?

第一點是判斷你是不是擁有一個假夢想。你要明確想象和現實間的關係,任何不合時宜的想象的都是不需要的,因為現實的世界只有一個。任何理想和夢想,需要的是紮紮實實,甚至奮不顧身的實踐。人不能活在對夢想的虛幻想象中,而不是切實的現實裡。

然後,你要懂得這個世界的規則,也要懂得實現夢想要付出怎樣的代價,真正務實地去朝著目標做著。那麼,現在擁有一個真的夢想,其實已經不容易了,但是我們如果有幸真的擁有的話。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明晰,並隨時準備好拿出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問問自己當你看到夢想背後那蕪雜、繁瑣的要求時,是否會有耐心、是否具有能力、是否能有足夠的接受度——夢想原來是卑微的執著。

人最大的危險,不是天災人禍,而是對自己的誤解,怎麼做好人生中的選擇呢?除了謹慎以外,第一我們要做的是瞭解自己,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找到真正能成就自己也令自己舒適的道路。

第二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因為了解自己和世界,其實就是知己知彼。

最後,用文章阿太的話來做今天日更的結尾“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侍候的。”

2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孝,是過年文化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