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眾所周知,春秋時期,儒、墨、道、法百家爭鳴。

一大批諸如孔子一樣的思想家,像井噴一樣湧現出來。

然而,春秋時期,又是我國古代的第一個大分裂時期。

在西周王朝之後,周王已經難以控制天下的局面,或者說,已經難以“帶隊”。

各個國家,都有了自己的謀劃和目標。

大部分國家,則是以徵天下為主要目標。

那麼,我們不禁想問,這樣一個好事與壞事並存的偉大時代,為什麼被稱作“春秋”呢?

這“春”、“秋”二字,有什麼特別的涵義嗎?

沒錯,提到“春秋時代”,我們會不自覺地將這個時代,和一部書聯絡到一起。

這部書,就是《春秋》。

而提到《春秋》這部書,有人又會不自覺地把它和孔子聯絡到一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春秋》這部書,絕不是孔子寫的。

孔子,只是修訂《春秋》這部書的人。

而寫《春秋》的人,另有其人。

那麼,寫《春秋》的人,又是誰呢?

實際上,在春秋時代,各個諸侯國,都擁有著自己的史書。而每一個諸侯國的史書,都被叫做《春秋》。

寫這些書的人,都是各個諸侯國的史官們。

可惜的是,除了魯國的史書《春秋》流傳了下來,其他國家的《春秋》,都已經下落不明瞭。

而孔子,又恰巧是魯國人,由於他本人對於自己國家的歷史比較瞭解,因此,孔子發話:修訂它。

那部唯一尚存的《春秋》,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那麼,“春秋時代”的稱呼,果真和《春秋》這本書,有密切的關係嗎?

說不上密切,但是確實很有關係。

因為,《春秋》這部書所記載的歷史時間段,與春秋時代的歷史時間段,大體相當。

因此,依據《春秋》這部書,將這一時間段稱作“春秋時代”,是合情合理的。

那麼,又有一個問題“湧現”了出來。

既然春秋時代,是依據《春秋》這部書而得名的。

那麼《春秋》這部書,又為什麼被稱作“春秋”呢?

我叫它《春夏秋冬》難道不好嗎?

然而問題提出來,我們就會發現問題。因為,叫《春夏秋冬》,太不簡便了。這是其一。

其二,我國在西周前期之前,只有春、秋兩個季節,沒有夏、冬兩個季節。當然,孔子生在西周之後的東周時期,按理來說應該有“夏”和“冬”了。那就要說其三。

其三,古時,春季和秋季,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個時節。

春季,諸侯和大臣,需要到天子面前述職,老百姓需要開始耕種,軍隊開始養精蓄銳準備打仗,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與此類似,秋季,諸侯需要給天子納貢,老百姓開始豐收,軍隊養足了氣力,終於可以大幹一場。

這, 就是春和秋,長期以來,帶給古人們的意義。

一國的重大事件,大都發於春、秋兩季,因此,將史書稱為“春秋”,恐怕並不為過。

這就好比一到了肚子餓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吃飯”。

那我們吃飯的時候,也吃菜,那我們就餐的行為,叫“吃飯菜”好不好?

當然不好,一是不夠簡潔;二是主次不分明;三是不符合我們的慣有習慣。

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便是我們對於“春秋時代”名字來歷的解答。不知道是否幫助到了您。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惜春其實是賈政的女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