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初讀《我們仨》,是2016年夏天,那年楊絳先生去世,這本書變得“知名”起來。

丈夫錢鍾書稱她: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有人說,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女人最美的樣子。”

就好比楊絳先生,

直到105歲,依舊那麼優雅。可如果你讀過了《我們仨》,

就會更加羨慕,她優雅生活態度下,那顆恬靜的心。

這也正是她經營家庭的哲學,把家變成最美的模樣。

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而“躁動”只會讓雞毛四起

在大多數人眼裡,家的狀態就是一地雞毛,充滿著日常瑣碎,讓人煩惱。

三毛曾經有一句描寫愛情的話,也適用於生活。

她說:

“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世上的家有千千萬,可萬變不離其宗,都得落入生活之中。

誰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掙扎在生活裡,悲傷、不滿、憤怒,過得非常痛苦。

而《我們仨》中,

楊絳先生有這麼一段話,

展示了她經營家庭的哲學,很耐人尋味,且可以開解我們。

她說: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

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世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

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一種平靜的力量,從他們仨的家庭裡緩緩流出。

他們仨,在思想上的步調竟有如此驚人的相似。

共同珍惜著這一份相聚的親人緣分,彼此之間沒有強求,各自做著各自的事情,喜樂共擔。

在這一段家庭關係中,他們既是個體,活著自己的人生,又是組合,凝聚著家的力量。

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躁動只會讓雞毛四起。只有平靜了,才能低下頭,把雞毛一根一根地拾起。

當一個的名字“寫進”你的日子,就會不知不覺“長在”你的生命裡

我特別喜歡,楊絳在《我們仨》中,親切的稱呼丈夫為“鍾書”

雖然這樣的稱呼,在夫妻間再平常不過了。

你做了一桌子美味的佳餚,你會喊丈夫的名字,讓他來吃;

你聽到一個很好笑的笑話,你會喊丈夫的名字,講給他聽;

你做飯不小心切住了手指,你會喊丈夫的名字,讓他來包紮;

你跳來跳去夠不著櫃頂的東西,你會喊丈夫的名字,讓他來幫你取;

你被別人欺負找不著說理的地方,你會喊丈夫的名字,哪怕他幫不到你,抱著他哭,你也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久而久之,你發現,喊他的名字,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依賴。

你有好東西的時候,最想和他分享;你悲傷需要幫助的時候,最想讓他陪在身邊。

最終,你們的日子變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楊絳在《我們仨》中,寫下了這句讓人一聽就會很痛的話。

她說:

“如果可以,希望你留下,我離開,自私也好,任性也罷,不過不想獨自在這兒了。”

錢鍾書先於楊絳六餘年離世,在那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她一定不止一次的,輕聲的呼喚過一聲:“鍾書”。

然後,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只留下了自己的回聲,才恍然,他已不在。

最終,那一聲“鍾書”,也從一個溫暖,能夠帶給她快樂的詞,一次次變成了失落。

所以,夫妻之間,即便是一句簡單的呼喚,幾十年,日復一日,也可以漸漸地長成一組具有生命力的音符,存在在對方的生命裡,成為最珍貴的寶貝。

生活不是“克隆”,過自己“獨一無二”的幸福日子

關於婚姻中的男女,世俗總是有著特定的標準。

比如,

女人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連飯都做不好,還算什麼合格的妻子?

男人就應該賺錢養家,賺不了足夠的鈔票,就是沒用,沒出息。

可真正的日子,是兩個獨一無二的人相加在一起的日子,必然沒有雷同。

楊絳在《我們仨》中坦言,

自己做的飯不是那麼的好吃,而先生卻也沒有日日的抱怨。

兩個人,在學術上和先生的爭執,最終,也必將有一個人在面兒上給予退讓。

他們,

因為愛,所以包容。

因為包容了,所以更愛。

看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爭吵得不可開交的夫妻。

他們彼此不滿對方身上有太多的缺點,眼裡全是對方的毛病。

婚前是一朵花,婚後竟成豆腐渣。

為什麼一定要把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呢?

你所不知道,

更可怕的是,

即便你能夠把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那也未必是對方喜歡自己的樣子。

他丟掉了自己,

因為討厭被你改造成的樣子,

所以才會連累到討厭你。

做自己

其實,不論男女,在自己的心底,都有這樣一句潛臺詞:

“我就是這樣的我,

似乎從沒想過,

一定要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如果懂了,便不會要求對方去為了自己改變,也才能夠在彼此欣賞的眼睛裡,成為最好的自己。

有人說:

“《我們仨》講得不過是一些生活瑣碎,沒有什麼文學價值,並不值得推崇。人們也將楊絳太神壇化了。”

或許,楊絳先生在寫《我們仨》的時候,也未必對這本書報以多高的文學高度。

《我們仨》,就是楊絳在人生的最後,寫給自己的,是屬於她自己,私人的生活日常,只不過,懂了的人,有所領悟,不懂的,也無可厚非。

生活嘛,本來就是千人千面,才讓人生變得美妙。

《我們仨》是她一個人,懷念他們仨。

真情流露出的家庭經營智慧,就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她在文中說: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這也是一個百歲老人對人生處事最好的指教。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盤點玉帝家那些嫁給凡人的仙女們:雲華、三聖母、七仙女、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