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鄉,連續兩日夜裡精神抖擻得很,通常都是子時之後,總覺看電視、玩手機,甚至睡覺都是煎熬,唯有讀書。
從子初一刻到醜正刻,這段時間夜最深,周遭最靜,縱然有蟲聲、雨聲,卻不妨礙人們沉浸其中。大概正是這樣的時刻,人們與天地,與自然,才是真正地融為一體的,渾然且虔誠。
我記得一年前同樣的夜裡,在讀的一本好書是白巖松老師的《白說》,不同的是,那夜無雨。
白巖松是我無比崇敬的一位新聞人,我喜歡他對各類問題和現象的談論講解,都說資深新聞人探討的命題過於宏大,其實也是深入生活的點滴,與每個人皆相關,於每個人皆舒坦。此後,不論在哪個平臺上,只要逮著白老的演講必看,別提多受益匪淺。
人們常說,與深度的思想交流,是得來不易的。我想,能讀到白老的書以及聽到他的演講,都是人一生裡難能擁有的寶貴收穫,他打通的不僅是受眾的知識面和思維面,還幫助他們挖掘出了自身潛藏的思想寶藏。
此時讀的《對白》,是《白說》的姊妹書,仍然有白巖松老師奉獻的寶藏,此外還囊括了各界各業前輩們近兩年來的演講精華,是他們寄予年輕的一代人面對“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鼓勵。
夢想與責任:如何權衡,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夢想與責任,哪個更加高貴?這個問題,曾讓我思索過一段時間。有夢想光明磊落,有責任頂天立地。我以為,中華兒女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個個都應該光明磊落。二者可兼得,實為二者難可得兼。
有人說,有夢想的人是高貴的,夢想是一個人的魂,若無夢想,如同無血無肉之行屍。
我打從心裡敬佩那些有夢想,且為了夢想而努力奮鬥的人們,是他們締造了新事物和新故事。誠然,這樣的人每個時代都少不了,他們是敢於體驗和敢於挑戰的少數人。
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一生的偉大之人,我的資質不足以談,我想聊聊的是,許許多多為了燃燒自我而逐夢的我們,是否都是毫無牽絆,毫無壓力?
人的夢想固然高貴,但是人的責任亦不亞於夢想。書中有一個故事:一位北漂音樂人,追夢到三十七歲,依靠微薄的演出薪水只能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女朋友離開了他,父母也都老了、病了,他都沒有錢帶他們去看病。他在堅持與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之間,徘徊,再徘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讀書的時候認為這句話只屬於文史哲的範疇,後來才深刻領悟,這句話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對自己愛的人是有責任的,對照顧父母和家庭是有責任的,對自己過上有尊嚴的、溫飽的生活更是有經驗的。”
勸你“堅持夢想”的話,講的人講得擲地有聲,聽的人聽得熱血沸騰,但是,不負責任。只有講那種很俗的話:在你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同時,其實它不妨礙你好好追夢。有時俗氣,卻很受用。
夢想與責任,如何權衡,要看個人心中給它們之間保留了什麼樣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得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嚴苛與寬容:嚴苛是對自己的,寬容是對他人的。尚未收到《對白》的新書之前,我急切地從網際網路上搜索書中的內容,恰好在微博上讀到馬未都老先生《人生的意義》中的一句話,瞬間讓我很受觸動。
他說,一個人完成十六年的教育,時間是非常漫長的,走了這麼遠的路來到這裡,你至少要學會直麵人生的困難。
感觸是因為,近年來輕生的現象非常突出,拋開心理學的各種解析,只從生活的理想主義者角度來看,我深愛生活,深愛人間,深愛這個美好的時代。
2020年,全人類的腳步都很慢很慢,甚至是停滯,身邊許多朋友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有一次,一位比較深交的朋友找我傾訴,說她的難處和遭遇,那段時間我本身是獨自一個人在扛著舉步維艱的重創,所以我就說了一番對我自己很有力量的話,希望也能以此來勉勵她。
誰料,她聽完之後表態,現在的自媒體站著說話不腰疼,雞湯一大碗一灌,完全不理會受灌的人需不需要。
我沒有告訴她,那句話其實是出自我口,而且是坐著說的。
馬老說,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或者周圍環境上,肯定會遇到坎兒。每個人內心中的坎坷一定是靠自己去戰勝的,無論別人怎麼幫你,你都需要自己邁過這道坎兒。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不會埋怨自己所處這個社會整體建構中的位置;反省自己所付出的是否真材實料,就怨不得運氣的好與壞。說命不好,命還不背這個鍋。
回到嚴苛與寬容。
人生在世,為人處事,處處都是智慧。人性那麼複雜,而且充滿多樣化,所以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標準,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原則而已。
“嚴苛”是對自己的,“寬容”是對他人的、對社會的、對世界的。
我們對自己可以嚴格,可以苛刻,但是不能對別人也嚴格和苛刻。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態度持有認真,但不能對他人去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喜好說三道四;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態度抱著謹慎,但不能對他人上班摸魚做事懶散的行為指指點點。
有的人同時交往幾個男朋友;有的人即使不同意別人的追求仍然接受別人的禮物;有的人和朋友吃飯從來不主動買單……這是人的品格問題。
有的人來你家中作客,不打招呼就順手帶走你書架上的珍藏,過幾天又主動歸還;有的人生活習慣樣樣都好,唯獨吃飯時喜歡把一隻腳抬起來;有的人容不得客廳和房間一丁點凌亂,偏是襪子穿到破洞不洗不扔……這是個性使然問題。
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每個人的生命層次不同,不可能站在同一個高度。忍受則交,忍受不了則分道揚鑣。
慾望與選擇:永遠不要投機取巧做事,務必要堂堂正正做人。關於慾望與選擇的思考,以前有過,卻從不深刻。
我曾寫過幾段話:一個人長長的一生裡,想必會有許許多多顯性或隱性的機會出現在眼前,但並不是每個機會都能夠被我們親手穩穩抓住。
原先你努力過,對一件事物傾注過熱情和痛苦,然而這件事情平平無奇毫無起色,都請不要焦慮。總有一天,它會成為你的顯性或隱性的機會,你只需埋頭做,靜心等,它會來。隨後機會來了。如果說抓住一個機會相對容易,那麼穩穩地抓住並且在這個機會的基礎上綻放光彩,得看個人。
原先你所作的準備足夠紮實,這個機會就會讓你從此一路走高;反之,你的準備含有水分,那麼這個機會則有可能讓你身敗名裂。成名太早,經不住熱度的灼燒,枉有一副空心的皮囊,不如踏踏實實幹點事。
此上為選擇。關於慾望與選擇,不可忽略的一個詞是誘惑。
慾望是把雙刃劍,值得靠近和實現的慾望是前進的動力,為此,我們都應該用力、努力去追求。反之,致命的慾望就是,需要剋制。
一個新鮮又老舊的例子:一位朋友刷抖音的時候,彈出來一個不知名廣告,聲稱投入九百,可得百分之十,共回九百九。這位朋友嚐到了甜頭,第二次投入三千,按理可回三千三,操作步驟提示,完成最後一步才可以取回,就這樣一步步引誘,一步步跟投,白白丟掉了九千塊。
我說新鮮,因為是剛發生不到二十四小時的事;我說老舊,是因為她經常在網路上搜索如何來錢快的資訊,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而且會根據一個人關注的資料、頻率等推送相應的資訊。
怪這個複雜的社會里有人心奸邪,更要怪自己的貪念將自己引入一個個騙局。慾望是一瞬間的,選擇也是一瞬間的,很多不可挽回的痛惜,都是從最微小的一個錯誤開始,別忘了,生死之間,也是一瞬間的。
今天依舊不深刻,只是更加、始終堅信:永遠不要投機取巧做事,務必要堂堂正正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