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按正理兒,中國人的“年”是從正月初一年那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國家也是從正月初一算的年假。可是,咱們老百姓卻偏偏喜歡把臘月三十兒這一天作為“大年”的開始,把過年的“重頭戲”放在臘月三十兒的子時,也就是臘月三十兒與正月初一交匯的那一刻。幾乎在那同一時刻,全國人民的激情被同時點燃,萬家燈火照亮整個星球;幾乎在那同一時刻,全世界都會把所有目光聚焦中國,團圓喜悅瀰漫天宇和大地;幾乎在那同一時刻,歡歌笑語走進千家萬戶,美滿幸福圍繞所有家庭。年三十兒的子時,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爆點,成為了中國人歡樂的海洋。從那一刻起開始,中國老百姓才算正式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如果把過年當作一部完整的作品,年三十兒應該是整個作品裡最有看點、最有樂趣、最有意思、最有意義的章節;是最壯觀、最精彩、最高潮的部分。雖然說正月初一才是“年”,可是人們都習慣將自己的“拿手好戲”提前到年三十兒這一天,把所有的的積蓄和能量最大限度地使出來;把所有美好的期盼和祝福都“一股腦”地在那一時刻全都丟擲來。因為這一天是“年”的核心,因為這一天的時間,比任何一天都長,從早上一直延續到正月初一,橫跨新舊兩年;因為這一天的內容,比任何一天都豐富,從早上到深夜子時,每個時辰都有每個時辰要做的事兒和程式。所以說,只有年三十兒這一天的味道最正宗!只有年三十兒這一天的氛圍最熱烈!只有年三十兒這一天的快樂最持久!只有年三十兒這一天做的事最有意義!

雖說現在人們對過年越來越淡,“年”也有些變調走樣,可是,年三十兒那些“老習俗”、“老套路”一直保留的還算比較完整。記得小時候,每到年三十兒這一天,我都會跟著家裡的大人們一起去上墳、祭祖,在先人墳前擺上各種貢品,嘴裡還要不停唸叨個“回家過年、保佑平安”的話語,然後臨走時要燃放一掛鞭炮,意思故去的人也開始過年了。回到家之後,先要撣去身上的塵土,把手洗乾淨,開始貼對聯,貼福字。那時候的對聯和福字都是父親自己動手寫的,自然有厚重的人情味,字裡行間飽含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浸透著淡淡的墨香和濃濃的年味。貼完對聯,大人們開始張羅年夜飯,我們這些小孩子開始忙自己的事情,主要是把晚上要燃放的鞭炮和花炮準備好。

一般到了下午四、五點左右,過年的第一頓“年飯”開始了。在開吃之前,先要燃香祭奠先人,然後大家再上桌。那時候過年最大特點是人多、熱鬧,幾乎家家都是三代同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圓圓滿滿一桌子人,看著就特別喜慶。儘管那時候條件都不怎麼好,可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大魚大肉。為了過一個像樣的年,家家戶戶,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一切可能,讓年飯的花樣多一些,不管到誰家菜都差不多。所以,年飯在我們這些小孩子眼裡,可以算得上美味佳餚。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們這些孩子們,不知道要熬多少個日日夜夜,就盼著過年這一天,好美美過一把嘴癮呢,菜還上,一聞到飯菜的香味,就已經忍不住開始流口水了。

在那個缺油水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會把“紅燒肉”和“扣肉”作為過年的“主打菜”,這兩道菜也是我的最愛,一直到今天都情有獨鍾、念念不忘。父親更是將這兩道菜做到了極致,只要這兩道菜一上,整個屋子都是濃濃的肉香。家裡一般都是將這兩道菜放在最後上,原因很簡單,物以稀為貴,又大家最愛,自然是把最好的放在最後了。所以,不管大人小孩都惦記著這兩個菜。為了過足嘴癮,吃個痛快,都特意給自己留著肚子,就是為了大吃特吃一頓肉。家裡的大人們看著我們這群孩子沒有出息的“吃相”,即覺得可憐,又感到可笑,若不是大人們提醒留點肚子,晚上年夜飯還有更好菜,也許那滿滿一大盤子或者一大碗的紅燒肉和扣肉就全被我一人全包了。

第一頓年飯吃完,大人們開始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一般年夜飯都有餃子,主要是“餃子”與“交子”諧音,又代表和美團圓的意思,所以,無論家庭條件好壞,家家戶戶都會在年三十兒晚上子時,下一鍋熱氣騰騰的餃子。我們家有一個講究,就是年三十兒晚上一點要吃素餃子,據老人說,吃素餃子,是為了祈求來年“肅靜”、“平安”的意思,一般都是選擇韭菜、蝦仁、雞蛋為陷的三鮮素餃子。為了圖個吉利,在包餃子時,還故意包一些帶錢的餃子,即把“鋼鏰兒”包在餃子裡,誰吃到有錢的餃子,就意味著一年順利、吉祥、有福氣,雖然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卻包含了對未來的一種美好向往和寄託,同時也是迎合了過年那種喜慶的氛圍。

年三十兒最按捺不住的心情,就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早早就想聽到的鞭炮聲,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奢望就是希望家裡的大人都給我們多買些“小鞭兒”(即鞭炮),那時候,感覺“小鞭兒”父親賜予我們過年的最好禮物,也是唯一可以在孩子們中間可以炫耀的資本,為了省著放,我們先將一掛“小鞭兒”,小心翼翼地一顆一顆拆解下來,然後裝在衣服口袋裡,到了下午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放鞭炮,我們是一隻手拿著火繩,一隻手點燃炮焾,然後把點燃的“小鞭兒”使勁拋向天空,把“麻雷子”、“二踢腳”大鞭炮放在地上點燃,捂著耳朵,躲在遠處觀看,我們的心也會隨著“鞭炮”炸響的那一刻,心花怒放。年三十兒不時傳來的零零散散、稀稀落落、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是那麼的清脆、動聽、悅耳,是那麼的親切、美妙。

年三十兒不僅有可以吃到嘴裡的美味,也有入心入肺的“文化大餐”,那時候,雖然沒有春晚,但年三十兒晚上的安排還是挺豐富,在年三十這年晚上,一般每個單位都會放電影或者舉辦春節小聯歡,為了不耽誤三十兒晚上的娛樂活動,家家戶戶都是提前將餃子包好,就是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晚上去看電影、看節目或者參加套圈、猜謎等遊藝活動。當時印象最深的是看電影,天還沒怎麼黑,家裡人帶著自家的板凳,早早坐在我們事先佔好的位置上,一邊悠閒地嗑著瓜子,一邊聊著天等電影片子。每次放電影都是加演和正片一起放,先放《新聞簡報》,再放正片,有時候是兩部電影一起放,一直看到過癮盡興為止。記得許多印象深刻的電影,基本都是在年三十兒的晚上看的。

等看完節目和電影,差不多就到吃年夜飯的時間了,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家家戶戶都做好了子時接“福”、“搶財神”的準備。為了能早早接到新年的第一份“財神”和“吉祥”,都是提前準備好,大家各就各位,從進入子時開始,我們家就開始支起餐桌,擺好碗筷,斟滿酒杯,個個都焦急地看著表,只要時間一到,在父親一聲令下,我們就各司其職,分頭行動,點香的點香,放炮的放炮,下餃子的下餃子,然後大家一起上桌,立即開吃。我們一邊欣賞著外面的禮花,一邊品嚐著父親親手烹製的菜餚,整個屋子都瀰漫著誘人的菜香、酒香,大家有說有笑,沉浸在歡樂祥和的氣氛當中,屬於我們家的“年”就算正式開啟了。

年夜飯吃完,年紀大的長輩們要給小輩們發壓歲錢,雖然那時候錢很少,只有一兩毛錢,但拿到錢的那一刻,心裡還是挺滿足挺開心的。我們把收到的年錢攢起來再交給父母,他們把這些年錢又用在了家裡其他方面,我們這些孩子雖然有些不情願,但誰也不會怪罪父母。過了零點之後,大人們都會睡覺去了,我們這些孩子會興奮的睡不著,正好可以為家裡長輩們守歲,也可以滿足個人心願,約好小夥伴,盡情玩他一個通宵,那時候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遊戲,只有純樸和真情,誰也不嫌棄誰,一個蘋果分幾瓣,一把瓜子大家吃,酒一起喝,煙一起抽,去完你家到我家,年三十帶我們的不僅是溫馨,也有現在找不到的樸素而又純厚的情義。

當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的喜慶熱鬧場景,如今看不見了;小孩子們將點燃鞭炮拋像天空的清脆的聲響,如今聽不到了;一邊嗑著瓜子、一邊欣賞的露天電影,如今也沒有了。如今的年三十兒,開心被春晚佔據了;拜年被微信替代了;真情泡在酒裡了;祥和也只存留在餐廳聚餐的那一刻。年是越過越簡單,年味,也一年比年清淡,或許已經根本聞不到那時年三十兒的喜慶味、熱鬧味、純樸味、真情味了。年三十兒,雖然年年有,年年過,可是,我們現在過的“年”和以前過的“年”已經不是同一概念、同一種感覺,年的味道也都不是原來那樣的厚重、純正、濃香。雖然,現在已經找不到原來的過年的那種感覺,也品嚐不到原來過年那種味道,可是“年”還得像過去那樣過。

1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年趣】你眼中的年味兒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