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又到歲末。遠遊的遊子,終於可以回家與父母團聚。倚門而望的父母,終於可以與遊子廝守,朝夕與共了。

今早,讀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往年,與母親一起的日子,重回眼前:

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平時回家也都只能是匆匆之間,一般不在家過夜,只有寒暑假才能回老家和母親一起生活。

年輕的時候,有好多朋友要見,也似乎有好多樂趣在前方等著。所以,回家的日子也似乎總是特別的“繁忙”。母親似乎並不願意我每天晚上都出去應酬,卻也沒有什麼責備之類的話,只是總會在晚歸的第二天早上問一聲:昨天晚上回來的很晚吧,別多喝酒啊。

時間長了,才知道原來母親是知道我的晚歸的,並且確乎準確地知道回來的時間。

怕母親擔心,於是就刻意早一點回家。但無論早晚,依然是一進院兒,總會聽到母親的聲音:把門鎖好了嗎?慌忙答道:鎖好了。原來母親一直沒睡,在等著我。

再晚歸的時候,就學會了輕手輕腳,以免驚醒了母親。誰知只要進了門,不管如何小心地、躡手躡腳地走進院子,便聽見母親的那句“門鎖好了嗎?不早了,趕緊休息吧。”原來只要他的兒子沒有回家,母親是不睡覺的。

於是又“被迫”改變了方式:每天大大方方地回來,聲音大一點兒。“出必告,反必面”、早去早回,因為母親在等著我。

終於還是有一天,自己給自己立個規矩。晚上不出去,陪著母親說說話,看著母親安詳地睡去。

很可惜,這樣的日子,實際上是很少的。很可惜,這樣的日子,現在卻是再也沒有了。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家的日子,“出必告,反必面。”就是“遊必有方”,當然,最好是“不遠遊”。

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三個被解開的重大考古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