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題記
如果說一本書涉及到理想與現實、低俗與藝術、情感與理性,很多人都會想到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硬幣,代表著世俗的現實,代表著物質,而月亮高高懸掛在夜空,則象徵著理想和自由,象徵著精神。
二者哪個更重要?應該追求精神還是物質?不同的人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生活中最常見的是,人們為了追求物質生活,放棄了理想和精神,最終雖然物質優渥卻精神空虛乃至壓抑,所謂“窮得只剩下了錢”,甚至,追求半天,物質生活也難優渥。
而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則選擇了精神追求,掙脫了物質束縛。他畫畫不是為了成為“畫家”,而是為了畫而畫,是一種莫名其妙的、難以言說的精神訴求。從世俗的眼光來看,他拋妻棄子、他冷酷無情、他不可理喻……
無獨有偶,在這本書裡,作者還描寫了一個傳奇人物:亞伯拉罕。這個本來事業有成、出類拔萃、前途無量的醫生,也放棄了一切,留在了自己的“理想之城”,過起了平凡、普通而又心滿意足的生活。
無疑,他是斯特里克蘭的同行者(可他們好像根本不需要同行者️)
在常人的眼中,他們是“非要把生活糟蹋了的人。”
那麼,他們錯了嗎?
我覺得沒有!
他們對了嗎?
我覺得也未必!
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個人的選擇方式不同,僅此而已!
只要聽見了內心的聲音,你只管走下去就是!
更何況,這也不是一個非此即彼、非對即錯的選擇。因為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生活的開啟方式。比如,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作家榜推薦詞”中,推薦者何三坡說:
“一個十歲就失去父母的孤兒,一個身材矮小得總被同學欺凌的結巴,一個從童年起就輕度抑鬱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是毛姆,他會過上一種燦爛的生活。
他在大地上度過了整整91歲,享受著一個偉大的作家所能得到的一切舒適與自由。他以漫長的一生證明他的偶像王爾德的一句話是對的:愛自已,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跟王爾德一樣,他愛女人更愛男人;跟王爾德不一樣,他沒有身敗名裂,而是巧妙地度過了完美的一生,這不是天才的幸運與不幸’而是天真與智慧的分野。”
看到這裡,我對自己說,只看一眼,便喜歡上了毛姆,喜歡上了他燦爛的生活!️
原來,我們也完全可以把精神和物質結合得如此完美。比如:我們閱讀,屬於精神的追求,讀書變現,則是物質的收益,二者何嘗不能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我可以接納單純選擇物質追求的人。
我也很佩服單純選擇精神追求的人。
因為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有選擇的自由!
而我,更喜歡“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人。所以,我選擇這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