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今年春節,“就地過年”成了熱門詞彙。

平日裡,家是原點,我們從家出發,逐夢遠行;過年時,家是終點,我們從五湖四海啟程,如飛鳥歸林。

而今年,就地過年成了許多人的新選擇。

在古代春節,同樣很多“就地過年”。

古代道路建設落後和交通工具簡單,許多人因為路途遙遠,根本無法回家過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對發達的隋唐時期,“回家難”現象也無法改變。

古代春運的主體都是普通人,一般能坐個轏車回家就很顯擺了。大多數人只能靠兩條腿或牲畜代步,想實現“回家過年”的心願是很難的。

對於朝廷公務員,則是規矩多多,更多是選擇“就地過年”,就舉唐宋來說。

在唐朝,有兩個規矩。

第一,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階地方官必須早早地上朝給皇帝拜年。因此京官和高階地方官不能在初一當天跟家人團聚,而是要跟皇帝團聚。

第二個規矩是,地方行政長官在春節期間嚴禁離開衙門回老家。這斷絕了地方官在老家過年的可能性,他們要想跟家人團聚,地點只能定在單位。

而在宋朝的時候。

首都高階公務員,初一則不得休假,不能請假。先守歲,再打個小盹兒,凌晨就得穿戴整齊,頂風冒雪,披星戴月,往皇宮趕,開“正旦大朝會”。

除了陪皇帝開會和耍樂子,還得陪吃。年前冬至,皇家要設宴。初一辦朝會,要吃正旦宴,規模宏大,允許臣僚帶家屬。普通的朝會之後,也安排吃喝,由皇宮“埋單”,叫“賜食”。賜食又稱“廊餐”或“廊下餐”,宋代廊下餐最出名。

當然,春節作為具有4000年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每個朝代的過年形式不同。

老百姓在春節期間虔誠祈願,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活安康,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此心安處是吾鄉。如今,時代在變,面對今年的複雜疫情,儘管過年的地方變了,思念的距離遠了,但溫暖的心不變,紅火的生活依然。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巧合還是預言?李白一首讚揚秦始皇的詩居然說出了明亡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