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吳越文明,就得提一下泰伯奔吳這個典故。
一 泰伯生活的時間:
無當時文字記載,武王伐紂(約公元前1046年),依據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銘文記載,“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泰伯生活的時間應該在武王伐紂再往前推30年左右。
二 泰伯文獻的時間:
1《論語》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最早提到泰伯,沒有涉及吳國。距離泰伯時期500年以上。
2《史記》 西漢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不可考)第一次提到泰伯奔吳,距離泰伯時期900年以上。
3《吳越春秋》東漢 趙曄(?—約83年),距離泰伯時期1000年以上。
三 泰伯奔吳的可能性
1文字方面:商周時的文字為甲骨文金文,文字簡練且多意。吳虞兩字相通,有虞氏舜(約公元前2187- 約公元前2067)都於蒲阪(今山西永濟)。虞為商方國,是周族東進必須聯合的方國。泰伯奔虞可能性遠高於泰伯奔吳。
武王伐紂形勢圖
2戰略方面:商朝疆域廣闊,但方國鬆散,亶父佈局翦商,分東南北三路。東面東夷與商鏖戰,大量戰俘陣前倒戈,牧野才一戰定天下。南面楚人濮人遠離商靠近周也容易說服加入。北面西北戎反覆不定,一直是周大患,泰伯身為亶父長子,戍邊可能性大過出走。
3政治方面:高辛氏帝嚳據說有三個傑出的兒子:長子后稷(據說是周族始祖),二子契(據說是商族始祖),三子堯(據說禪讓舜,舜禪讓禹,夏后氏始祖),這故事和泰伯三兄弟很像。事實上三族為了證明權力合法性,都用了神話和血統來證明其天子身份,淡化下克上臣弒主的血腥,在奴隸時代控制輿論是很容易的。
4文化方面:父系氏族社會時期(距今約5500年—4000年) 山東的龍山文化、陝西的齊家文化、江浙的良渚文化是其的代表。良渚文化,農業有最早種植水稻最早養蠶,手工業有玉器同一時期最多最精美(包含中國最早的刻畫符號-文字前身),藝術有神人獸面紋(宗教信仰),墓葬有貴族墓山(階級分化)。同一時期周族還在隴東穴居,對於夏而言就是西戎,東夷商族西進夏朝,西北權力真空,才有周族發展餘地。
新石器考古遺址圖
綜上所述泰伯奔吳漏洞百出,秦漢統治者為收服百越,政治上要求大一統,忽略了文化個體化,致使後人一再繆傳。吳越文明起於良渚文化,自成一派,非周人分封。
故宮良渚展之琮王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