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朝代都在時間長河留下了印記,去挖掘它們的工作落到了考古學家身上,中國的考古學較晚,1926年,“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發掘到夏縣西陰村遺址,這一年才是中國考古學真正意義上的元年,中國人根據1092年的書籍《考古圖》將這門考究古代的學科命名為“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發展到如今僅95年,但已經發現了很多為世人矚目的文化瑰寶,秦朝兵馬俑1974年被髮掘出來立即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1987年還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並且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1974年3月,臨潼西楊村村民楊志發等人在打井,楊志發無意中挖出一些破碎的陶片和人形泥俑,他們還不知道這是秦朝的文物,還以為是招邪的“瓦盆爺”,村民害怕這些東西不敢再挖水井還避而遠之,以致兵馬俑被人發現28天內無人問津。
這麼珍貴的國寶竟然被村民給晾在了一遍,還好管文物的趙康民聽說了“瓦盆爺”,他憑藉敏銳的職業觸覺認為“瓦盆爺”其實是文物,就讓人保護好現場還帶了一些“瓦盆爺”的碎片去臨潼縣文化館做修復工作。趙康民想著他先搞清“瓦盆爺”到底是什麼東西然後再上報,但他沒想到一個叫藺安穩的新華社記者提前了他的計劃。
藺安穩回臨潼省親,他發現了趙康民在修復“瓦盆爺”,覺得此事不可耽擱,6月24日省親完畢回到北京,一到北京就把“瓦盆爺”寫進文章,這篇文章得到了國家重視,就讓考古學家去西楊村研究,考古學家7月15日來到西楊村,兵馬俑這才摘掉“瓦盆爺”的帽子成功問世。
考古學家用3年時間挖出3個陪葬坑,出土了7000件武士俑、100輛戰車、100匹戰馬,挖掘過程中也發生過一些遺憾的事,剛出土的兵馬俑本來是彩色的,身上帶著粉綠、硃紅、棗紅、粉紅、粉紫、天藍、白色、赭石色,圍觀的村民看著鮮豔的兵馬俑還以為它們是穿越千年的活人。
可是好景不長,兵馬俑出土幾秒鐘時間就氧化了,從五顏六色變成了灰白色。經過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墓地裡的溫度溼度與地面上的截然不同,兵馬俑突然感受到溫差,身上的微生物瘋長,導致兵馬俑開始長黴,黴菌分泌的有害物質致使兵馬俑迅速脫色。
我們現在要想看到彩色的兵馬俑只能透過照片,其中有一張神秘的照片,有一個跪射兵馬俑竟然是眾多兵馬俑中唯一一個綠臉的。1999年9月10日,考古學家對二號坑進行挖掘,有一個考古學家無意間發現了這個綠臉兵馬俑,該綠臉兵馬俑頭髮是赭石色,髮帶是紅色,其他毛髮是黑色,雙目炯炯有神盯著前方。
這個綠臉兵馬俑為什麼是綠臉,考古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定答案,猜測可能是工匠色盲、惡作劇,也有人認為是秦朝軍隊裡唯一參與巫術祭祀的儺人,又或者是用綠臉嚇唬敵人計程車兵……很不幸,綠臉兵馬俑也在褪色,考古學家只能趕快用照相機在它褪色之前拍下照片,這張臉只保持了原色5分鐘就消失了。
考古是架起古代與現代的橋樑,如果沒有這門學科,還有很多歷史空白處無法依靠文物填補,雖然我國考古學技術還有有待提高之處,像兵馬俑就給了我們慘痛的教訓,後來考古學家為了彌補錯失停止了挖掘秦始皇陵的工作,但考古學需要時間來進步,希望考古學家們早日提高技術,讓更多文物能完整不動儲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