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打孩子誰沒見過,但您見過一次打8個熊孩子的場面嗎?

在一屋子嚎啕大哭的小孩中,當爹的問:我仔細數了,才教訓了六個,哪兩個在演戲?

哈哈哈,內容過於真實,既心碎又好笑,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童年。

這幅畫的作者是個法國人,叫桑貝,他是法國國寶級的插畫大師。他為《紐約客》創作過一百多幅封面,也是畫家幾米的偶像。

桑貝特別擅長畫童年,隨便翻翻,幾乎每一幅都過目難忘。

畫裡的狗子爸媽要出門,媽媽對孩子說:你們的老爸和我不得不出去一趟,答應我,要兇一點。

瞧瞧,動物都知道勇敢很重要,而我們人類總是把聽話放在第一位。 桑貝的畫有一種獨特的視角,很耐琢磨。

還有一幅畫學琴的孩子特別扎心,一個小孩哭哭啼啼的被大人逼著去演奏

結果一曲未了,孩子沒事了,反倒是屋子裡的大人們個個哭紅了眼睛。

大人和孩子到底誰才是最苦的人?

桑貝的漫畫總是給人一種無法言表的感覺,心酸中透著點兒溫暖,莞爾一笑後又倍感惆悵,令人久久難忘。

桑貝被稱為國寶級的插畫大師當之無愧。他的插畫曾經風靡世界,由他創作的《小淘氣尼古拉》系列在全世界暢銷賣出1500萬冊。

桑貝的童年故事更是個傳奇,可以說他就是法國版的寒門出貴子。

01

桑貝的童年記憶最深的是貧窮和捱打。

按他自己的話說,“當我看到小夥伴的媽媽擁抱他的時候,我的心都化了,因為我從母親那裡得到的一切只有耳光!我母親有句話常掛在嘴邊:“來,過來,讓我賞你一巴掌,牆會賞你另一巴掌。”

她的耳光扇得那麼用力,我的頭撞到牆上,就像一共吃了兩記耳光一樣……”

好在他爸爸比較溫和,可他經常失業,一失業就喝酒,一喝酒就打老婆孩子。

有一次媽媽被爸爸打,桑貝為了救媽媽和爸爸幹了一架。他先是捱了爸爸一頓狠揍,然後媽媽竟對他說:“你竟敢打你父親!”還把他關了起來。

桑貝回憶說,“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活過來的”。

桑貝這娃投胎的時候肯定是抽到了下下籤,窮就算了,還是個神經病之家。

因為家裡窮,他連課本都沒有。其實他很喜歡上學,學校對他來說是平靜的港灣,他從不翹課,而且非常熱愛閱讀。

為了面子,桑貝卻故意在同學面前裝作討厭學習的樣子,掩飾自己買不起課本的窘迫。

桑貝說:“可能您會覺得可笑!我想我希望擁有逼我去彈琴、逼我去學一堆通常而言讓孩子們深惡痛絕的東西……的父母。”

一點也不可笑,一個人童年有多麼悲慘,他的夢想就有多麼卑微。別人覺得苦的事兒,在他這兒都成了甜。

然而桑貝真是個天生的牛娃,別說補習班,連課本都沒有,什麼都沒有,被命運摁在起跑線最後一排的孩子,最終卻成了藝術大師,這也過分厲害了吧?

可以說,他的成長經歷給家長們很多啟發。

02

桑貝十二歲才開始學畫畫,而且是自學,不是牛逼,是請不起老師。

他說“有個老師那是我的夢想”,因為沒人教,他走了許多彎路,就連畫水彩時如何讓紙不翹起來這類小問題都浪費了桑貝許多時間。

他一有空就畫,畫到深夜。什麼都畫,樂隊、足球比賽、田徑運動員、學校、朋友……凡是他喜歡的事他都畫。畫什麼都非常著迷,樂在其中。

但凡遇到一個能教給他一星半點的人,他都不放過。什麼廣告商、牆繪工人、學校裡的愛畫畫的學長,他都把自己的畫拿給人家看,請人家給他出主意,挑毛病。

就是這股發自內心的力量讓桑貝貪婪的學習,這股勁頭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內驅力。雖然沒有父母逼他,但是桑貝是個內驅力滿滿的人。

那麼父母到底該不該逼孩子學習,這樣做是不是會破壞孩子的內驅力?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接著往下看。

除了畫畫,桑貝還著迷音樂。學音樂是件奢侈的事,家裡更不可能送他去學。他就經常自幾小時幾小時的敲打一個箱子或鞋盒子,琢磨打擊樂中的音色,父母以為他瘋了。

你絕對想不到,他是用什麼來學樂器的——腳踏車。

有段時間,桑貝經常騎腳踏車送貨,路上他喜歡用腳踏車模仿樂器的聲音。剎三次前輪,可以模擬出三個小號的高音,把鞋底伸進腳踏車輻條裡就可以得到有動感節奏的伴奏。

桑貝下巴上有個疤,就是有一次演奏腳踏車時磕出來的。大兄dei磕破了相還說:“你自然而然就會從喜歡的人或事情上學到東西,這很美妙。”

桑貝一生熱愛音樂,他後來畫了許多學音樂學藝術的孩子

如果父母有能力培養他學音樂,很可能桑貝更願意當個音樂家。音樂和繪畫不同,音樂入門非常難,沒有老師,沒有樂器,自己學不出來。

就算有十足的動力,沒有父母的支援,桑貝的音樂夢沒可能實現。

所以說,也得分什麼情況,有些事情門檻比較高,沒有父母的託舉你就是夠不到,哪怕他是個牛娃,哪怕天賦再高。

所以說,學習這件艱苦的事兒,是孩子和父母一起合力才能達到的,桑貝說“真希望我有逼我學習的父母”就是苦於,父母沒有給過他任何力量,永遠只有他一個人在路上掙扎。

其實,經常聽到身邊人有這種想法:

多虧了當年我媽逼了我一下,不然不懂事兒的我怎麼能考得上大學,走出大山;或者,如果小時候也有人逼我好好讀書,那我現在也和隔壁阿花一樣在帝都的CBD當白領了。

逼孩子學習不一定就是錯,不逼的也不見得就能健康成長。我覺得主要得看個人的生存狀況,如果孩子長大以後,他認同透過努力奮鬥能得到幸福,他也覺得自己當年的付出是值得的,那他就會感謝父母當年逼了他一把。

03

桑貝的早期作品畫出了他的內心世界。

他十幾歲時,發表了一組漫畫,一隻總是拖著一個平底鍋四處行走的小狗。

困了在鍋裡睡覺

下雨了,裝滿了水的鍋讓它寸步難行

小狗機智地把鍋放到水裡漂著走。

顯然,這隻流浪狗就是桑貝自己, 平底鍋是小狗的飯碗,而畫畫也是桑貝吃飯的傢伙。無論多難,他都得像這隻小狗一樣拖著它的鍋走下去。

遇到自己喜歡的小母狗就把她的鍋放到自己的鍋裡,一塊拉著走。

這隻沉重的鍋,讓小桑貝學會了面對困難,還去溫暖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它既是可怕的壓力也是催人奮進,使人成熟的動力。

從這些作品中能看出,在孩子的成長中,有一種力量叫野蠻生長。

父母沒有逼他,但生活的魔鬼在他身後緊緊追趕,是因為極度的匱乏,才更加激發了他的內在力量,年幼的桑貝早早就懂得了學習的機會是多麼的寶貴。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貧窮這條鞭子,桑貝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動力。總之,無論是父母還是現實生活,必須有個外在的東西逼迫你,或者叫壓力,人才能積極地行動起來。

桑貝強大的內驅力,實際上也是來自一種外在壓力,只不過不是父母給的,而是生存危機。當外在的力量被人合理化了,接受了,就會轉化為內在的動力。

所以說,內驅力也不是一開始就根植在孩子的內心,它也需要有強大的外在力量去激發。

我總結,一個孩子要形成比較強的內驅力,需要興趣,父母和現實生活這三架馬車共同作用。

而對我們現在大多數孩子來說,不用吃生活的苦了,這是好事,但也天然缺少了學習的動力。如果家長再放手不管,那等於只剩下興趣這一匹馬了。

今天的父母應該懂得,適度逼孩子一把,是必不可少的。

有時候我們不敢管孩子,覺得父母一插手就會破壞孩子的內驅力。相反,懂得因勢利導,適當的干預、引導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更濃厚的興趣,反而有助於養成內驅力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女德男德,二元對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