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裡來?因為沒有文字記載,關於史前文明以及人類起源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專家在中國廣西發掘出土多處遺址,很驚喜地發現,它們完整地展現出三萬年前原始人的生活狀況,以及當時的文化;其中一個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珍貴文物,它意義重大,揭示出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事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關於"史前時期",國內外解釋並不一樣,在中國,史前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歷史,直到最後建立夏王朝;也就是說,"史前文化"是指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文化;沒有文字記錄,史前漫長的歲月都在迷茫混沌中;所以,史前文明的探索相當困難,但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1965年,在廣西桂林市南郊,當地一赤腳醫生上山採藥的時候,發現有幾個存在屍骨的山洞;經專家考察研究,這些骨骼來自史前,是史前人類以及動物的骨骼化石;並確定周圍大範圍記憶體在一片史前時期遺址;遂命名為"甑皮巖遺址";1973年開始,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遺址出土了大量骨質堆積,說明史前人類在該遺址的生存非常之久;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考古隊在出土文物中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碎片,專家將這些碎片拿回研究所,經檢測,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泥土,經過火燒過,而且雜質含量很高;這些碎片是用來幹什麼的呢?疑問一直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通過遺址中出土的骨骼化石分析得出,甑皮巖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距今約1.2萬年。
廣西桂林一帶,喀斯特地貌影響嚴重,鐘乳石、化石和巖洞地層堆砌嚴重,給考古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經過多年,考古隊陸續發掘出寶積巖遺址、廟巖遺址、以及大巖遺址;它們均晚於甑皮巖遺址;其中,寶積巖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動物牙齒及骨骼,說明當時人類已經能走出洞穴打獵,從動物身上獲取能量和營養,並將動物皮毛用於取暖;在廟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蚌製品和骨製品;蚌製品的出現,不僅說明史前人類已經能夠進行捕魚活動;還說明他們已經能夠進行農業化生產。
在以上兩處遺址中,考古工作人員均有發現曾經在甑皮巖遺址見過的神祕碎片;廟巖遺址中,這種碎片還有一個如一隻碗的大小;這讓專家猜測古人會不會是在造盛食物的容器?"這些碎片很可能是遠古人類在燒陶",一位專家說;這位專家猜測,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就已經開始用燒火烤制加固泥土的方法,來製成生活用具了;也就是說,1.2萬年前的人類就開始了燒製"陶器",只是技術尚未成熟。
這位專家猜測得對嗎?直到1999年,"神祕碎片"之謎終於有了解答;這一年,廣西桂林臨桂縣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址——大巖遺址,其年代從距今15000年至4500年,跨度長達1萬多年;如此之長年代的跨度,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罕見;遺址中的文物情況非常豐富,而且在其周邊還發現了大量墓葬群;這表示當時人類已經有了比較高的文化;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大量各式各樣的土陶製品,它們紋理特殊,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神靈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且用途十分廣泛;專家經過仔細鑑別檢視,判定這些土陶器和甑皮巖遺址發現的碎片有明顯的傳承關係!證實了當年專家的猜測:在新石器早期的史前人類對於生產生活已有一定的生產和製造能力,但由於智力開發不完全,在土陶燒製過程中含碳量較高,導致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碎裂;所以在甑皮巖遺址出土文物中,沒有發現成形的器型。
廣西桂林一帶的這四個史前遺址,將桂北地區史前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演繹成一幅完整的畫卷;其中甑皮巖遺址發現的土陶製品的雛形,揭示出廣西桂林是中國陶器起源地之一的歷史事實。
【參考資料:《穴居人》《南方文物》《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