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錫伯參加九國之師攻打努爾哈赤失敗後,努爾哈赤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對於蒙古部,則採取籠絡的辦法。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稱帝登位,建國號“金”,史稱後金。隨著努爾哈赤勢力的強大,鄰近尚未被征服的部落,包括錫伯部裡也有些人望風而歸,攜眷投誠,並受到後金的禮遇。
天命朝《滿文老檔》記載:“錫伯部巴達納棄其祖先世居之地,率丁三十名來投有功,升為備禦”。“胡岱、巴珠、格卜庫等三人,自錫伯地方攜妻子來投有功,其子孫世代勿令當差”.儘管如此,投誠後金者為數不多,絕大部分錫伯人仍居住在嫩江、松花江流域,依附於科爾沁蒙古。
後金天命、天聰時,科爾沁、郭爾羅斯、杜爾伯特、扎賚特等部先後歸附後金,其所屬錫伯人也隨之歸附。崇德元年(1636)至順治五年(1648),先後設立科爾沁十旗,將依附的錫伯人也按其氏族編設佐領,分歸各旗,成為蒙古旗的一個組成部分。科爾沁十旗各旗下設管旗章京、參領、佐領、驍騎校等官,協理旗務。錫伯人一般只能任參領、佐領、驍騎校等未職。
科爾沁王公臺吉等對下屬貧民進行封建剝削,清政府規定:蒙古王公臺吉等每年徵收所屬:“有五牛以上及有羊二十者,並收取一羊;有羊四十者,取二羊。雖有餘畜,不得增取。有羊二者,取米六鍋;有一羊者,取米一鍋。
其選貢會監遊牧嫁娶等事,視所屬至百戶以上者於什長處取一牛馬之車;有三乳牛以上者,取乳油一腔,有五乳牛以上者,取乳酒一瓶;有百羊以上者,增取氈一條”錫伯人做為其所屬之人,自不例外。此外,錫伯人還要承擔各種雜役、看護王公臺吉等牧場牲畜、府第廟宇等。
錫伯族人除向科爾沁王公臺吉等納稅服役外,還要應付清政府的各種差使。如,往黑龍江等地運輸物品、驛站車馬人力不敷用時,常“派科爾沁十旗錫伯車輛,協助運送。
再如,協助站丁耕種田畝。“錦州鄂佛羅至墨爾根二十驛站,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創設,每年派部衙門官員,以寧古塔、烏拉官兵、錫伯、蒙古人力牛隻及官丁官牛監耕協助。所獲之糧,每口發給兩斛,其餘歸公”。
編入滿洲八旗錫伯人編入蒙古旗後,到了康熙三十一年(1692),清政府又將錫伯人從科爾沁蒙古旗內全部遷出,從中挑選年力精壯者為披甲,編設牛錄,分歸滿洲八旗,駐防齊齊哈爾等地十七世紀中葉後,沙俄侵略者竊居雅克薩等地。為了加強邊防,清政府命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籌辦防務。
康熙三十年(1691),薩布素疏稱:“詳察東北地方形勢,墨爾根城地處蒙古、錫伯、索倫及達斡爾之北,其兵民與外藩人等共居雜處。墨爾根城遠離烏拉吉林一千四百餘里,與之隔絕萬一有調遣之事,不能踐約及時來到……。齊齊哈爾至墨爾根約五百里。
其中齊齊哈爾最為緊要形勢之地,蒙古、錫伯,索倫、達斡爾等所居地界總彙於此,且距通達興安嶺北,呼倫等地及尼布楚之道甚近,應於齊齊哈爾一帶駐兵一隊。再松花江、嫩江匯合之處,系水陸通衢,大渡所在,亦應駐兵隊”。
薩布素的這一建議,得到了康熙的允准,於是,決定在齊齊哈爾、松花江和嫩江匯流處築城駐兵。
當時,由於全國駐防需要,不斷從東北的滿洲、索倫,達斡爾內選丁披甲,遷駐內地,致使東北地區兵源不足。在齊齊哈爾、松花江和嫩江匯流處築城後,由何處選丁披甲駐防,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清政府本打算從內務府及諸王所屬布特哈丁內挑選坡甲。
但又怕耽誤漁獵之貢,未能付之實施。經考慮,康熙帝批示:“錫伯等所居之地,接近松花江、嫩江、相應諮文科爾沁王、貝勒、貝子、臺吉等,若有情願將所屬錫伯、卦爾察獻出披甲者,俟詳列其數報部後,再具本疏聞、披甲遣駐”。凡科爾沁蒙古“獻出”所屬錫伯、卦爾察者,酌情賞銀。
清政府所以將科爾沁王公臺吉等所屬錫伯人抽出編入滿洲八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直接控制錫伯族。
鑑於以上諸種情況,清政府才下決心諮文科爾沁王公臺等,將錫伯人等改編入滿洲八旗,分歸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轄屬,置於其直接控制之下。清政府一方面懸賞要求遷出錫伯人眾,另一方面,康熙帝又委託喇嘛活佛充當使者,到科爾沁蒙古上層遊說。
康熙三十年(1691)仲夏之月,皇上遣使臣召喇嘛活佛至宮中,接見並降旨到:“科爾十旗乃是你的檀越,也是朕的舅家,那裡有我們滿洲人的錫伯,呼勒沁部落,你去把錫伯,呼勒沁人請來,朕欲賜贊其諾顏,把他們招收過來”。於是,活佛奉命前往,途中所需役,食糧,全由府庫頒賞。
活佛率領明噶塔爾、阿里哈達等近十名都統大臣,取道山海關而來,事先遣使致書於科爾泌諸王,書稱:“我是託音·呼圖克圖,欽奉聖諭,因事前往科爾沁十旗各地,望你們扎薩克·和碩·卓力克圖親王·巴扎爾屬下所有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們、臺吉、官員們全部到會使者奉書到達之後,上謝圖親王額駙薩欣、達爾罕親王班第、原親王阿喇善、扎薩克圖王烏爾圖·納素圖、鄂齊爾賓圖王達吉布、郡王袋布、郡王畢裡克圖、貝勒巴克什固爾、貝勒阿必達等全體科爾沁的諾顏、官員們,謹遵上命,齊集於卓力克圖親王府外。
活佛一行來到卓力克圖親王巴扎爾處,向科爾沁的全體王公、諾顏們傳達了皇帝的聖諭,講明瞭自己擔任請願使者,奉命前來的目的。科爾沁的七位王爺、二位貝子、四位公爺等,共計1000多名王公、諾顏、官員一致表示:“我們都是聖主的臣民奴僕,我們的屬民錫伯、呼勒沁同樣也是聖主的百姓,儘管我們似乎沒有理由把他們交給聖主,但是,從我們的祖父直到今天,為活佛效忠,生而盡力,死而結草。
如今活佛喇嘛奉使前來向我們懇求,我們一定照辦。一來滿足聖主的心願,二來也是喇嘛和我們的榮譽,泥且還有益於禪教與生靈的利益,有益於我們的聲名”。於是,透過商議,王公、諾顏們將所屬一百個蘇木的錫伯,呼勒沁人全部獻出來了。
活佛完成使命,返回北京,入宮,奏報聖祖,已微收錫伯、呼勒沁男丁10000多人,聖主聽畢,龍顏大悅,設宴款待,賜給活佛喇嘛金剛鈴等大量賞品,還頌賜給他108張度牒。對於科爾沁的王公、臺吉、官員,按錫伯、呼勒沁男丁數目,每人各賞白銀80兩。
康熙三十一年(1692),“科爾沁王至臺吉,平民,將其所屬錫伯、卦爾察、達斡爾丁一萬四千四百五十八名全數進獻。其中除年老之丁,年幼之童及家奴外,可披甲者共一萬一千八百一十三名”。年底,又續獻因病漏查的7人。
科爾沁蒙古“獻出”錫伯等人後,清政府從居近齊齊哈爾的錫伯、達斡爾人內揀選壯丁1200名,作為披甲,移駐齊齊哈爾城,並選丁2400名,作為披甲之附丁。凡“居於大路附近方便地方者,仍準其居住原電;居於遠離大路拐彎之處及嫩江西岸者,皆遷至嫩江東岸,依次安置,並酌設頭目,以便督察”。
移駐齊齊哈爾的錫伯、達斡爾人被編為24牛錄,分歸滿洲上三顏,即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管轄。牛錄中,有錫伯19個牛錄,兵丁共2850名;達斡爾5個牛錄、兵丁共750名由於達斡爾人原在科爾沁蒙古時,任官者少,此24個牛錄的佐領均以原來任官的錫伯人擔當,故統稱為錫伯牛錄。後來將齊齊哈爾的錫伯族遷駐盛京及其所屬各地時,5個牛錄的達斡爾人也一同遷去,逐漸融合於錫伯族之中。
錫伯24個牛錄,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統轄,副都統銜瑪布岱管束。錫伯官兵的任務是駐防城池,坐卡巡邊,保護臺站、防範盜賊:附丁及家眷的任務是開墾種田,供養披甲,交納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