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 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間點,平分了春季。此時太陽位於黃經0°,交節時間為3 月20 日或21 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春分:"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氣候變化

春分節氣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至0℃以上。

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春季,也是物候學上真正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南北降雨不均。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多風沙。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內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春分雪。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因此華北地區出現春分雪的年份也是有的。宋代蘇軾《癸丑春分後雪》詩即雲:"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俗語有"春分雪,鬧麥子",說的是"春分"下雪,對麥子的危害極大,農諺"冬雪寶,春雪草"即是佐證。

農事活動

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都已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正是春管、春耕、春種的大忙時期,農諺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驚蟄早,清明遲,春分播種正當時""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等說法。

植樹造林,移花接木。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此時也是植樹造林、移花接木的好時期,古詩中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的說法。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醋。山西《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醋,移花接木。"抗旱,禦寒。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抗禦春旱仍是春分時節重要的農事活動。春季少雨的地區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水,施好拔節肥,注意防禦晚霜凍害。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束時搶晴播種。農諺有"冷尾暖頭,下秧不愁",要根據天氣情況,爭取播後有3 ~ 5 個晴天,以保一播全苗。

圖片©攝圖網

傳統習俗豎蛋。

春分日"豎蛋"是比較有趣的節日習俗之一。春分這天人們通常選擇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雞蛋比較難以豎立,但嘗試成功的人也不少。據史料記載,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 年前的中國,人們以此慶祝春天的到來,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為什麼要在春分這一天豎雞蛋呢?據說,這一天最容易把雞蛋豎起來,其中還有一些科學道理。有學者分析說,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 5 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於豎蛋。也有人認為,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柳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

要讓雞蛋豎立起來還是有些技巧的。在雞蛋高低不平的表面有許多凸起,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凸起和由這三個凸起構成的三角形,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麼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要選擇剛生下四五天的雞蛋,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鬆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於雞蛋的豎立。

釀酒。

在山西流傳著春分日釀酒的習俗。《文水縣誌》記載:"春分日,釀酒拌醋,移花接木。"在山西陵川,春分這天不僅要釀酒,還要用酒、醋祭祀先農,祈求莊稼豐收。造春分酒是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浙江等地流行較為廣泛的習俗。

吃春菜。

嶺南地區春分日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作"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人們認為:"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粘雀子嘴。

有的地方春分這一天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籤穿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祭日。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春分日於日壇祭日。《禮記》載:"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到了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有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春分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獻、終獻、答福胙、撤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北宋詞人晏殊《破陣子》詞中有句"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即可證春社的大致時間。

社日活動以祭土地神為主,又可分為官社和民社。官社莊重肅穆,禮儀繁縟;而民社則充滿生活氣息,成為鄰里娛樂聚會的日子,同時有各種娛樂活動,有敲社鼓、食社飯、飲社酒、觀社戲等諸多習俗。到魏晉隋唐後,春社又增加卜禾稼、種社瓜、祈降雨、飲宴等內容,甚為風行。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有云:"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想見古時民社的熱鬧場面。春社除了祭祀土地神以求豐年,還有指導農事、娛樂睦族、宣政教化等作用。

春祭。

中國南方某些地區農曆二月春分就開始掃墓祭祖,叫作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圖片©攝圖網

飲食養生

春分節氣時人體血液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這段時期也不適宜飲用過肥膩的湯品。過敏體質的人應該少吃海鮮與辛辣刺激之物,少飲白酒。

多吃時令蔬果。此時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豆芽最適合春季吃,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還具有清熱的功效,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食用桑葚、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晚春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補肝益腎。春分時仍應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子、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還可以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

圖片©攝圖網

-

END

文:邱丙軍

延伸閱讀:

《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

了解更多,點接閱讀《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夢尋桃花源》:從三個因素解讀劉凡一定會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