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歷史經過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階段漫長的進步歷程,進入到秦漢時期。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至公元220年曹氏代漢,這是秦王朝與漢王朝統治的歷史階段。秦漢時期的文明創造和文明積累,在中國歷史上呈示出耀眼的輝煌。當時的文化風貌和民族精神,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秦漢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模式,也給中國此後兩千年文化傳統的形成和歷史演進的方向帶來了深刻影響。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禮儀制度、文化制度等對後世的長久影響亦為史家所肯定。

在社科文獻出版的甲骨文叢書《秦漢文明:歷史、藝術與物質文化》一書裡,作者認為秦漢兩朝開闢了一個新的紀元,在近四個半世紀的漫長時光裡,為後世繼任者們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時代。它首創的政治思想體制,成為後世歷朝歷代的治國典範;它所締造的藝術與文化以其深厚的影響力,深深影響著其後兩千年的封建王朝。

《秦漢文明:歷史、藝術與物質文化》一書的最大特點是結合文物的細部特徵來講解,藉助這些古老的物質遺存,可以比較完善地體現出中華文明早期所取得的藝術成果。這不僅是肉眼可見的物質文化與文明,其背後隱藏的非物質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亦不可忽略。

頗為遺憾的是,最能代表秦朝最高建築水準的萬里長城與完整的兵馬俑原件無法以博物館展品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但從整體角度而言,透過書中所羅列的種種文物與史料,足以讓我們對秦漢文明所達到的歷史高度和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形成一個全新的認知。

書中以厚重的歷史筆法,重新追溯秦漢文明的文化記憶。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窮兵黷武的嬴政旋即進行了全方位改革,首先便是廢除了各國實行已久的分封制,創立了加強中央集權,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的郡縣制(這一制度沿襲至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學說的核心地位。

秦歷二世而亡,至漢代,繼承者沿襲秦代做法,進一步將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思想。為了鞏固皇權,漢朝在很多方面都效仿了秦的法律法規,包括維護皇權尊嚴,確保政令統一;調整稅收力度以鼓勵人口繁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

在秦漢兩朝共同的努力下,創造了中華文明燦爛的篇章。在作者看來,這要受益於中央集權與高效政治體制的合理運用。這些制度和治國理念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民族間文化認同,這也是在紛亂嘈雜的歷史程序中,中華文明始終都能保持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的力量源泉。

此外,作者還探討了秦漢時期與古羅馬兩國在政治體制上的巨大差異。秦漢和羅馬,所處地區自然環境,以及東、西方民族在各自成長髮展過程中經濟、政治結構和文化體系都大不相同,其他諸如各自城市的功能和目的、各自的社會階層結構等各方面也均有差異。

古羅馬時期的帝國權力分散在各議會。而秦漢時期,由於皇權高度集中,這就為責任的層層分解提供了保障。從已知的結果上來看,隨著古羅馬帝國的衰亡,古羅馬文明從此在歷史上煙消雲散。再看中國,儘管王朝與王朝之間並非傳承有序,但中華文明卻始終沒有間斷。在作者看來,其主要原因就在於這種高度集權的體制凝聚了民族向心力。這才有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傳承之路。

在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秦漢兩朝也是不遺餘力,作者在此處亦不惜筆墨。比如,透過對秦陵兵馬俑的研究發現,這些數量眾多、姿態各異的兵馬俑上依稀殘留著古希臘雕塑工藝的影子。還有,從一些漢代出土文物裡,尤其許多精美的首飾中,也能一窺古代波斯高超的造玉技藝對漢朝工藝品的影響。因此作者有理由認為,這種種現象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是漢代時期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已經深入人心。這也是秦漢兩朝在加強中央集權之後,中外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烈的碰撞,在彼此借鑑中欣欣向榮發展的一個顯著事例。

基於此,作者總結說:“秦漢時代不僅創立了新的政治制度,為後來的歷朝歷代樹立了一個持久的模式,而且培育了一個有國際情懷的社會,其吸收外來影響的能力,恰是一個強盛、自信的中國的時代特徵。”

在書中後半部分,透過大量的文物實拍,集中反映了兩朝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軍事、冶金、雕刻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些或精巧,或別緻,或奢華,或古樸的古物,每一件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也以其返璞歸真的獨特魅力,生動再現了秦漢文明在中國歷史上所創造的榮光。因此,回首這段400年的歷史,這個輝煌鼎盛的時代為彼時的中國成為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堅實基礎,足以令每一位炎黃子孫都與有榮焉!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是什麼時候確定的?至今才107年曆史而已